2009年1月9日星期五

揭開中國網絡監控機制內幕

中國政府為了維護其集權統治,牢牢地控制著傳統三大媒體(報刊、電視、廣播),導致普通民眾沒有自由發表言論的場所。而網絡的出現,使普通大眾終於有了結束這種禁制的工具和機會。

2007年7月18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了《第2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止到2007年6月30日,中國網民總人數達到1.62億,半年來平均每分鐘新增近100個網民,互聯網普及率也達到了12.3%;我國網站數量達到131萬個網民。

起初,網絡只是以傳統媒體的電子版形式出現,但網民可以在文章後面發表簡短的評論性言論。1999年BBS的出現,網民開始“以事件為中心”進行討論,發表自己或長或短的言論。如1999年北約軍隊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事件就吸引了許多網民的參與。 2002年BLOG(博客)在中國的出現,網絡開始從“以事件為中心”變成了“以人為中心”,網民在網絡上終於擁有了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博客受到熱烈追捧,2005年出現“博客熱”,以至於任何一家“像樣”的網站都有自己的博客,標誌中國進入第二代互聯網時代。在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2005年6月份開始的的第十六次網上調查問卷中,首次將博客(BLOG,網絡日誌)列入用戶“常使用的網絡服務”項目之一,在7月21日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7/2005)顯示,將博客列為經常使用的網絡服務的用戶比例為10.5%。2005年7月7日,社科院副研究員郭良發布《05年中國5城市互聯網使用現狀及影響調查報告》,其中有一項相關數據表明,“有29%的網民開始使用博客”。 到2007年4月,僅新浪網一家的博客註冊用戶就已突破400萬。估計全國的博客註冊用戶已超過1500萬。

在中國,由於媒體牢牢地控制在官方手裏,只允許“黨的宣傳機器”存在,不允許獨立的民營媒體存在。而且,媒體也不允許外資進入。而網絡的出現,對這一狀況產生了一定改變,大多數網絡是民營媒體,大的網絡媒體甚至是海外上市公司,如中國著名的三大門戶網站騰訊、新浪、網易,分別在香港與美國納斯達克上市。

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國雖然大多數網絡是民營媒體,但仍然不是獨立媒體,不能獨立於中國官方而存在,中國政府通過其所掌控的政治權力與國家機器對媒體包括網絡實行嚴格的控制,特別撥出巨款建造所謂的“金盾工程”來進行網絡封鎖,而網絡只能在中國政府的控制下,以“自閹”與“被閹”的方式存在。

中國是世界上為網絡封鎖投入資金最多, 監控最嚴厲的國家。中國政府動用大量人力物力封鎖,監控網上關於人權、自由、民主的言論以及信仰自由的信息,對互聯網實施嚴密監控。 中國的網絡監控制度目前是世界上最嚴厲的網絡控制制度。 但是網民們已經開始使用憲法和法律中關於保障人權與公民基本自由的條款為武器,奮起維權,一點一點地擴展網民的言論表達和信息自由空間。比如像賀衛方、浦誌強、蕭翰、許誌永致書新浪博客,要求新浪博客公開解釋刪貼的理由。 也有網民嘗試通過法律手段突破禁制。中國政府為了加強對互聯網的控制,先後出臺了等行政法規,對網絡媒體尤其是民辦網絡媒體嚴加限制,動輒給予處罰、查禁甚至取締。但民辦網絡媒體和廣大網民決不會聽之任之、任其宰割,他們已經要求有關部門審查這些法規的違憲性。許多網民投入揭露網絡控制的真實面目,呼籲國際社會廣泛關註,對中國政府施加壓力,迫使其收斂明目張膽的封網行徑。如“世紀中國”、“愛琴海網”被關閉或查封後,中國知識界與廣大網民曾共同發出強大的抗議聲浪,使得其在國際上的形象受到很大挫傷。

這份報告就中國網絡控制的內在監控機制做了詳盡的研究。撰寫本報告的作者陶西喆先生(化名)是一位中國網絡技術專家。本報告的焦點是中國政府行政部門—新聞辦系統—如何控制網絡的操作機制以及網民的對策, 同時也 涉及到一些關於中國"網絡警察 "的操作情況。

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擁有數萬" 網絡檢察員"與" 網絡警察"的國家。 幾年前, 中國各地省、市公安系統都建立了網絡監控特殊部隊,但是, 由於這個系統的工作仍然被視為國家機密, 無人知道系統內部具體的操作方式。"網絡警察 " 在過去十年中逮捕了幾百名網絡作家和互聯網異議人士。 這篇報告揭示了網監和網警行使相當大的權力, 通過行政命令迫使網絡公司快速清除網絡上不利當局的信息。

在離奧運會開幕不到一年的時候,這份報告讓人們看到中國網絡的一個嚴峻現實: 中國網民的言論表達,出版和信息自由受到愈益嚴厲的系統性壓制。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