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
朱健國
《○八憲章》與「七星聚會」陣勢
《○八憲章》問世後,許多人注意到它與海外捷克《七七憲章》有相似之功,卻沒有想到其中深厚的中華文化根源──與中國象棋殘局「七星聚會」棋譜頗有一比。
熟悉中國象棋者知道,楚漢搏弈的華彩樂段在於象棋殘局──象棋殘局極具社會象徵意義:雙方經過長久拼搏,終於到了短兵相接,圖窮匕見,「步步喊將」,皆可在一步之內決定勝敗或和局,就看誰走錯一步。比如,有「中國象棋第一殘局」之譽的「七星聚會」棋譜,與改革三十年後的今日中國頗多相似,讓人想到《○八憲章》引領中國進入「象棋殘局」:雙方皆可「步步將軍」,又須步步求和,才能緩和危機爭取共生。
「七星聚會」以其圖勢對稱美觀簡明嚴謹、著法深奧精妙、變化繁複多端而引人入勝,自清代為《百局象棋譜》之首,一直深得人們青睞,名聞中外棋壇。民國初期,來中國弈訪的國際象棋家丹麥人葛林瑞(Charles,Kliene),曾於一九一六年在上海將這局棋譯成英文單行本,傳播海外。
從網上下載的「七星聚會」陣勢圖形可見:紅棋黑棋皆只剩七子,以力量對比,紅方佔優勢,「帥」下有雙車一炮三兵,而黑方「將」前只有一車一象四卒,遠程快速攻擊力量要比紅方少一車一炮,劣勢顯然。但從戰略上看,黑方卻佔優勢,其四個卒皆已過河逼宮,已有三卒進駐「九宮」,分別佔據兩個「象眼」和一個「象位」,死死卡住了「紅帥」咽喉,三卒中任何一卒再進一步,皆可「照將」得勝,讓人聽得到「紅帥」的恐懼喘息。而此時,紅方只有兩兵過「河」,一佔「仕角」,一據「象眼」,主力兩車一炮一兵還遠在自家營內。如若不是紅方尚擁有先走棋的主動權,紅方必敗無疑。
雖然如此,幾百年來「七星聚會」的結局卻是,若雙方皆理性高手,結局以和局為多;若是一方急功近利,則必敗北。和局與勝敗,沒有一定,全看雙方的應對是否通達機智。
今日「三卒封喉」
世事如棋,中國象棋不僅緣起於對項羽劉邦的楚漢爭戰的模擬,且一再隱喻中國社會變革的基本規律。改革三十年後的今日中國,因《○八憲章》統一了民主派與知識分子的共識,一忽兒進入了「象棋殘局」階段:紅方好似中共政府,黑方有如民間憲政派。從表面看來,眼下胡溫當局一手控軍警,一手握經濟,有「雙車一炮三兵」警察治國、買賣天下,但實際上,卻在二○○八年面臨「黑方」三卒封喉──農民襲警、的士罷工、教師罷課等群體事件代表平民百姓維權「喊將」,金融海嘯、企業倒閉等經濟危機代表市場經濟在向官僚腐敗「將軍」,最後出現的《○八憲章》,代表自由知識分子和世界普世價值觀「照將」,完成了「三卒逼宮」之態勢。如此危機,頓使胡溫當局的表面力量優勢轉為劣勢:只有以步步犧牲換取「步步喊將」的方式暫緩危機。若一步落空,便全盤皆輸。可以說,《○八憲章》之最大壓力,是及時形成了今日「三卒封喉」──其若在平民百姓維權聲勢小時出現,不過是象牙塔中的紙上談兵;其若是在經濟危機未來之前公佈,也只是一廂情願的孤掌難鳴;唯獨在平民百姓維權群體事件頻仍和倒閉潮、金融海嘯已「兩卒逼王」時,再加入其中形成今日「三卒封喉」,才有讓對手逼入無一步退路之危機。
據「七星聚會」棋譜,紅方在黑方形成「三卒封喉」之後,應對的第一步是「丟炮保帥」──移炮「照將」(炮二平四),逼黑方移動扼象位之卒吃炮到仕角(卒五平六),由此將「三卒封喉」緩解為「二卒卡喉」,變黑方可一步致紅方死為有兩步緩衝,消減一些壓力。繼而「丟兵保帥」──「兵四進一」,將在黑方仕角的「兵」挺進一步將黑方之軍,逼黑方「將六進一」吃掉「紅兵」……。時下中共秘密拘押《○八憲章》主要起草人劉曉波,就頗似這種「丟炮保帥」、「丟兵保帥」的應對棋譜。中共以在國際人權日紀念六十周年之際鋌而走險拘押異見人士,犧牲了自己「尊重人權」的信譽承諾。在歷來不重誠信的中共來看,此次再現一個「說話不算數」的錯誤,不過是犧牲一「炮」一「卒」而已,以此犧牲來殺一儆百,求得暫時緩衝《○八憲章》迅猛擴大的勢頭,中共認為是「要奮鬥就會有犧牲」,合算。
殘局追求「和棋」思維
現有的「七星聚會」棋譜,在進行到第四十三個回合後,雙方將帥之下,都只有一車一卒,成為雙方輪流將軍而永無死棋的和局。
「七星聚會」的最高藝術結局為和局,絕非偶然,它代表了古今「象棋殘局」的主流規律與追求。綜觀《心武殘編》、《竹香齋象戲譜》、《淵深海闊象棋譜》、《蕉窗逸品》等象棋棋譜著作,幾乎所有的「象棋殘局」的理想結局都是「和局為上」。這就表明,「象棋殘局」的應對特色,其實是一種「置之死地而後和」的思維模型,許多「象棋殘局」棋譜都證明,凡以讓對方死掉為第一追求者,往往會「關公走麥城」,自掘墳墓;而心存求和,在保全自身的同時也允許對手共生的「共生論」者,反而可絕地逢生。
這實為今日西方民主國家兩黨(多黨)輪流執政的現實寫照。以此棋譜參照今日中國現實,可知在《○八憲章》風波之後,中國有可能出現「雙方輪流將軍(執政)而永無死棋的和局」。自然,這需要雙方都保持高超的弈術。
從目前的局面來看,雙方似乎都沒有排除和局意圖。
在《○八憲章》中,其基本構架採取了要求修憲和改良,而沒有提出要消滅中共、推翻中共。人們公認該憲章以平和的改良心態而非革命造反姿態,理性地表述了人類社會的普世價值,堪稱「當代的英國《大憲章》、法國的《人權宣言》和美國的《獨立宣言》」。雖然《○八憲章》沒有完整地論述如何與中共和而共生的具體路徑,但其中追求「和局」的宗旨還是清晰可見。這就是說,儘管《○八憲章》的出現,造成對當局的「三卒封喉」,但實際上仍是圍城求和。
置之死地而後和
而中共將反擊《○八憲章》的拘捕行動暫時局限於主要起草人劉曉波一人,也透露出其留下「和局」後路的心態。秘密拘押《○八憲章》主要起草人劉曉波,無疑是一種思想專制暴行,但暫不宣佈罪名,也留置了隨機應變改正的方便,表明了一種猶豫與觀望。民間傳說胡錦濤凡事愛「走半步」,也許是一種潛意識的「留和路」。
自然,一如「象棋殘局」棋譜的昭示,和局的到來,多半要靠「三卒封喉」才能逼成,非置之死地而後和不可。今日中國這一「七星聚會」陣勢,最終能否有和局,取決於雙方能否真正領悟「象棋殘局」的應對訣竅:絕不能有一步出錯,每步都必須精心算計,既要「步步喊將」加深對方危機,又要步步求和,最終均勢相當,和平共處。
由是觀之,台灣民主憲政道路的出現,並非全是西方文化的影響,中國人早在千年前,就通過「象棋殘局」的研究,在悄悄傳播一種「和為貴」的共生哲學。「七星聚會」隱喻北斗七星,實在意味深長。
《○八憲章》的問世,迫使中共當局和自由民主派的博弈,進入了「置之死地而後和」的新階段。
二○○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於深圳早叫廬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