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1日星期日

中央再给广东先行先试新政策

2009-01-10
目前还在进一步加剧的全球金融危机迫使中国调整自己的经济发展模式。星期四,中国发改委公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使广东省再次成为经济发展上先行先试的排头兵。然而,现在的问题是:这次广东能够成功吗?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闻剑的采访报道
三十年前,当中国其它地方还在讨论中国经济发展究竟是“姓资还是姓社”时,广东早已现行一步,担当起“中国改革试验田”的重任, 在经济发展上成为全中国学习的楷模。今天,全球金融危机迫使中国经济发展转型和升级,中央将广东定为先行先试地区,深圳大学经济学教授国世平认为,这次成功的难度比三十年前大多了:
“就广东省来讲,发展高科技或者是产业升级都是可以的。它现在的这种产业决定了它很难有一种升级的发展,到江浙那一带就可以做,它是内部企业,是以这个为家。广东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是候鸟式的,所以,整个企业界都没有意识要提升,都是哪里便宜往哪里走。”

国教授认为,广东省三十年经济发展的成就大都建立在“三来一补”和代人加工的外向型劳动和资源密集型制造业,没有多少自有技术和自主品牌;不仅如此, 广东的企业,除了深圳以外还习惯了这种发展模式。所以,有专家解读涵盖珠三角未来12年发展的规划纲要时说,纲要就是要把“广东制造”最终变成“广东创造”,甚至“广东想象”。不过,广州经济学者、《过剩经济学》一书的作者党爱民表示,以往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思维模式必须摒弃,否则广东不会达到纲要制定的目标:

“这么大一个国家依靠出口,国内的需求不能够得到扩大,想靠出口来,这条路本身就是不对的。但是,有些人还在迷恋这种出口导向。以前我们好像不是做得很好,做得不够大,技术不够好,现在它就想用技术改进、升级换代的方式,还在继续走出口导向式的路。”

目前还在进一步加剧的全球金融危机重创珠三角一带的出口加工企业,六万多企业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关门歇业,六十万左右的农民工被迫离开广东。国世平教授认为,要想切实实现纲要规划的经济目标,如在2020年形成10个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美元的本土跨国公司,广东必须考虑到深圳在科技发展方面的作用和中国劳动力的特点:

“广东省政府要统筹,对珠江三角洲企业进行一种整合,比如科技的整合。同时,深圳的高科技要辐射,要变成深圳高科技产业,带动的产业群才有可能。再一个就是因为现在中国的人口过剩没有完全消失,一般中国的劳动力短缺的时候、劳动力成本加大的时候,就必须提高这种投入,那个时候才能够有效地解决。”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涵盖面广,时间跨度从2008年开始,2020年结束,是个长远规划。那现在广东的经济情况如何,党爱民对此表示:

“很不乐观,我感觉到这场危机可能会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发展格局。可能内地因为前30年发展得比较慢,将来可能内地发展得会比较快一些,而沿海地区现在的出口导向不行了。以后下一步怎么发展?对此感到非常迷茫。我这么多年第一次看见有些企业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扩张的形势,而在去年后半年就突然开始压缩。所以大家都非常非常悲观。”

谈到广东普通百姓对纲要的反应,党爱民结合人们对中国政府四万亿经济刺激方案的反应说:

“我觉得现在还没有,包括4万亿的刺激方案,都在社会上没有什么反响。老百姓讲4万亿刺激了关系,内需没有扩大,关系扩大了,。是一个肥官政策,就是肥了当官的,普通老百姓根本就感觉不到4万亿,根本就没什么感觉。”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闻剑的采访报道。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