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日星期四

曾蔭權的管治為什麼像「倒瀉籮蟹」?

梅幸河

  「倒瀉籮蟹」是一句廣東話俗語,形容亂七八糟、難於收拾、無從入手的局面。試想像一下,這是一籮沒有綑綁的蟹,倒在地上,張著蟹鉗,到處爬行傷人,要把牠們捉回,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用這句俗語,來比喻曾蔭權當前的管治,是不是過份呢?

  在一連串措施的失誤下,在民意調查中,他的聲望不斷下滑,已出現了上任以來的新低點。這些雖然不是重大的措施,但錯失都是非常明顯的,而且是接二連三的,只要管治能力稍強,便可避免。這樣的表現,不但在回歸前的港英統治時期少見,甚至在因顢頇而提前辭職的董建華管治時期,也沒有那麼頻仍。情況至今,尚未見改善的跡象,倘繼續發展下去,即使目前還未至於「倒瀉籮蟹」,但這樣的局面,很快便會出現。

  曾蔭權是在○五年七月,接替提前辭職的董建華而擔任特首的。當時他的民望頗高,特區的管治並不出現什麼問題。措施的失誤,都是他在○七年七月連任後,才陸續出現的。這是什麼緣故?在尋找「倒瀉籮蟹」的根源之前,先來講述那一連串的失誤。

  曾蔭權失言所反映的心態

  首先是他的失言。言為心聲,雖然是一時不慎,說溜了嘴,但也反映出他的心態,這些心態是港人難以接受的。

  「我要做好呢份工」。這是他在與梁家傑競選連任特首時的口號,當時民意已有反彈,但還不算強烈。怎麼把特首職位只看作是一份職業呢?難道只為了吃飯嗎?完全沒有社會責任心和歷史任命感,實在是把自己和特首的職位看得太卑微了。把做特首看作是打一份工,誰是你的老闆?敏感的市民,會覺得你是把北京看作老闆,唯命是從的。

  「親疏有別」。這是他連任特首後,即將要委任行政會議成員、高官問責制的高級官員、副局長和政治助理之前說的。親誰疏誰?明眼人都會知道,親的是親共建制派,疏的是泛民主派。果然所委任的不出所料。他為什麼說得那麼露骨?大抵他的眼中只有北京,把民意視作無物。

  「視民望如浮雲」。這是他的聲望在民意調查中不斷下滑時,受到傳媒質詢所作的反應。相信任何一個政治人物,都不會說出這樣輕衊民意的話的。即使有北京做靠山,也不能完全無視民意支持的吧?前車可鑑,他怎麼沒有汲取董建華的教訓呢?

  他上述的話,既反映了他的品質、性格、心態,也造成了民間的負面印象,加強了對其他錯失措施的抨擊。

  一連串的種種錯失措施

  再來略述種種錯失的措施。

  一、 三聚氰胺事件。有毒奶粉和其他有毒食物,由大陸輸入香港,這是早已有人揭發了的。但被揭發時,沒有即時截查、檢驗、回收。直至鬧大了,國際上已吵得熱哄哄,才採取措施,決策慢了幾拍,簡直無視市民的生命安全。

  二、 生果金風波。民意已全面要求提高給長者的生果金,由七百零五元增加至一千元。政府表面上是接納了這樣的意見,但卻加一條尾巴,七十歲以下的長者要接受資產審查,才能領得一千元,不及格的仍只得七百零五元。雖然在民意的反擊下,修改了最初的規定,撤銷了資產審查,但已給人朝令夕改的印象。

  三、 修改撤銷外傭稅。為了減輕中產者的負擔,撤銷外傭稅的呼聲很強烈,在這樣的壓力下,政府宣佈撤銷兩年。但這並沒有滿足民意的要求提出要撤銷五年,甚至是永遠撤銷。結果,政府又立即決定改為五年,而永遠撤銷的提案,卻因親共建制派的反對,在立法會不獲通過。這事件也如「生果金風波」一樣,決策左搖右擺,事前輕率而事後朝令夕改,對管治威信影響不小。

  雷曼債券和其他事件

  四、 雷曼迷你債券風暴。這風暴首先在美國爆發,形成金融海嘯,波及全球。香港當然不能幸免,不少投資者損失慘重,尤其是一些長者連「棺材本」也蝕掉了。事前,政府對銀行的監管不力,事後也沒補救辦法。責任到底要誰負呢?政府沒有說過半句話,終於要由立法會成立調查小組,去追究事件。

  五、 港人滯留泰國事件。泰國因反對黨集會,佔領曼谷機場,致使很多外地遊客被困,不能離開。其他的國家,立即派包機前往接走本國的旅客,但香港卻是最遲的,直至有港人在泰交通意外死亡,才去做。有人猜測,當時因保安局長離港,沒有人拍板,以致延誤。再追問保安局長不在港,誰處理其職責,政府又推說是集體負責,實在是不敢真實地承認政府運作的混亂。

  六、 市區的士「短加長減」,新界的士堵塞機場事件。市區的士實行「短加長減」,即短途加費,長途減費,但新界的士卻沒有同時實行這樣的政策。這樣,市區的士便搶去了新界的士的生意,尤其在機場接載乘客到新界地區的生意。新界的士於是採取行動,堵塞機場,攔阻市區的士載客。事發後,政府才宣佈去修改法例,新界的士也將會實行同樣的政策。為什麼當初新界的士和市區的士不同時實行同一的政策呢?這簡直是知其一而不知其二的麻本不仁。

  港澳辦和中聯辦的瞎指揮

  上述的種種錯失,只是現象,還須進一步探討,那深入的根源是什麼?

  這些錯失,雖然並不十分嚴重,實在是整個管治的冰山一角。假如不找出根源,去加以整頓改善,恐怕「倒瀉籮蟹」的現象會越來越嚴重,倘再牽涉到重大的民生,必會引起社會動亂。那根源如下:

  首先是港澳辦和中聯辦的瞎指揮和干擾。這是北京負責領導香港事務的機關,在回歸初期,發出的指示和參與的行動不多,以免影響「一國兩制」的表面形象。但○三年七一大遊行反對《二十三條》立法後,感到要逐步控制特區的意圖受阻,便要加強領導。所謂「加強領導」,實質是事事發出指示,強令遵從。今年立法會選舉中,封殺自由黨,這是較為明顯的。由於干擾的加強,使不少官員事無大小,都向與其聯絡的中聯辦官員請示意見。這些官員又不了解香港的民情和實在情況,提出的意見大多是錯誤的。

  港澳辦的廖暉和中聯辦的高祀仁,久已傳聞退休,但至今仍在其位,恐怕一時找不到熟識香港的人選。這兩人因退休在即,也不管束手下,兩個機構都一盤散沙,各自為政。曾蔭權較董建華頻於上京述職,直接聽取胡溫的指示,這也反映了一定的跡象。

  曾蔭權的個人性格和作用

  其次是曾蔭權的個人問題。除上述他的失言外,還有一件事很能反映出他的心態的。他接替董建華任特首未久,一次在步入特首辦公室的路上,一邊走一邊吹口哨,吹的是《義勇軍進行曲》的《國歌》。那沾沾自喜的輕浮態度,表露無遺。曾蔭權用人唯親,排斥異見,這樣的性格,很難團結身邊的人,往往預見他會犯錯,也默不作聲,唯命是從。比如上述他年來一連串的錯失,都是很容易發現的,為什麼在行政會議和高官問責的內閣中,討論時不指出糾正呢?更有一些行政會議成員,事後反而提出批評,這是一反行政會議集體負責的常態的。更由於大家都知道他緊跟北京,以為他的主張也就是北京的意見,也就更不敢提出不同的意見了。

  無團隊精神和失去管治意志

  再其次,他的三司十二局的高官問責制內閣,其中不少是中聯辦推薦的人選,例如三司中的政務司唐英年和律政司黃仁龍。在他後來委任的副局長和政治助理中,這樣的人更多。這些人既無實際工作經驗,不了解政府的實際運作,又與一些由港英時期的高官升任的人,格格不入,可以說完全沒有團隊精神。單看派包機接載滯泰港人回港一事,怎麼保安局長不在港,便變得無人去管呢?事後又總說不清哪一個官員須負責任。

  最後,在高官問責制內閣下的高級官員,已經失去了管治意志。這些人大多是港英統治時期培訓出來的,高官問責制的推行,使他們知道不被信任,無再晉升的機會,大為失望,抱著「做一日和尚敲一日鐘」的心態,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等候退休領取長俸日子的到來。本來,這一群人是特區政府最重要的管治力量,他們都失去了管治意志,又怎能使特區政府「強政勵治」起來呢?

  中國大陸也「泥菩薩過海」,金融海嘯已經襲來,香港將面臨極艱困的一段頗長的時期。現在還看不見曾蔭權的管治有什麼有效的辦法去應付。提出的一些方法,也是遠水不能救近火的。裁員失業已一浪一浪捲來,這是市民最切身的問題,春節過後,波濤將會更洶湧。

  上月中旬,曾蔭權到北京述職,面謁胡溫。胡溫聲言全力支持香港,維持安定繁榮。但中國的改革已到了盡頭,本身已有種種困難矛盾,實有「泥菩薩過海,自身難保」之概,到底又有多少力量來協助香港呢?

  曾蔭權的任期還有三年多,且不管港澳辦和中聯辦的瞎指揮會否改善,單說他個人的性格、高官問責制內閣的團隊精神、其他高級公務員的管治意志,恐怕短期內難以改善。看來,他任滿下台時,不會留下光輝的一頁。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