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日星期四

擴大經濟內需,也要擴大政治內需─關於中國的經濟危機與《○八憲章》

(大陸)
楊 光

  經濟嚴冬已經到來

  中國正面臨著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股市經過了去年的暴漲和今年的暴跌,已經基本去功能化,處於半癱瘓狀態──不僅不再能為實體經濟提供支持,反而成了上市公司的拖累;商品房價格雖仍然挺著不跌,但交易極度冷清,市場極度疲弱,房地產業的資金鏈岌岌可危,大概也挺不住多久了;出口部門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外資撤退潮、中小企業倒閉潮、民工返鄉潮,珠三角、長三角等經濟熱點地區率先出現全面衰退的態勢;受國外訂單銳減、國內需求不足的影響,全國的消費品行業已經全體陷入困頓;鋼鐵、有色、汽車、機械、化工、建築、建材、運輸、石油、煤炭、電力等前些年曾經迅猛擴張的行業也全面業績下滑,大企業降價減產,小企業關停併轉。到目前為止,銀行、金融似乎還很「穩健」,但實體經濟既已整體低落,金融杠杆行業勢必加倍低落,只不過慢了半拍而已──到了大批企業還不起貸款、土地和房產大幅降價的時候,中國自己的金融危機就會如期而至。很明顯,我們並不比歐美更輕鬆,中國經濟的冬天已經到來。

  中共當局顯然沒有預料到今年的經濟局勢會如此嚴峻。上半年,他們還有一大批人在幸災樂禍、大言不慚,認為中國經濟全球最牛、一枝獨秀,似乎歐美發生金融危機倒是天大的好事,中國正好趁火打劫、順勢「崛起」。年初,政府的宏觀經濟政策是「雙防」──防過熱、防通脹,因為政府預計中國的高速增長還會持續很長時間,所以必須嚴控投資、緊縮貨幣。沒想到僅僅半年之後,「宏觀調控」就被迫一百八十度大反轉,現在最要緊的任務成了擴大投資、擴張貨幣、刺激消費,要「全力保增長」。禍到臨頭,中國的官員和學者們才不再那麼遲鈍,不再那麼囂張,終於也看到中國經濟不過只是「一枝」,若世界經濟的主幹萎縮,這「一枝」如何「獨秀」?何況,作為一個大國,中國經濟卻過度依賴出口,全國幾乎所有最優質的產能都是瞄準國際市場、為外國消費者服務的,人家若要趴下了,我們哪裡還有「崛起」的餘地?

  擴大內需是空城計

  長期以來,中國經濟每增長百分之六,居民收入才增長百分之一。這一點點收入增長在社會各階層間的分配又極度不公,到了底層社會,增加的些許收入大半都被學費、房價和醫療費的暴漲所吸納。在絕大多數人口沒有任何社會保障的情況下,所謂擴大內需,完全是在唱空城計。九十年代第二波改革以來,國內消費一直增長乏力,這與GDP尤其是財政收入的高速增長極不相稱。事實上,一是中國政府,二是外國消費者,主要是他們消化了中國不斷增長的巨大產出。政府佔有了大部分的收入份額,囤積了大把沒有多少實際用途的美元,他們大手筆花錢早已上癮,是中國經濟的頭號大買家。國際市場則居其次。剩下來中國老百姓就只能節衣縮食,存糧過冬,缺錢的沒能力消費,略有節餘的也不敢消費,因為泰山壓頂,人們對未來沒有信心。

  為應付經濟危機,中央政府推出了四萬億政府投資計劃,地方政府更推出二十萬億(一說十八萬億)的配套方案。當然,國庫、省庫裡並沒有這一大筆錢,除了寅吃卯糧,主要是靠明借暗挪,把老百姓放在銀行裡不敢花的救命錢替我們先花掉,買成鋼筋混凝土之類的「優質資產」。當局雖然也三番五次強調要擴大內需、刺激消費,但是很顯然,他們出台的經濟刺激方案根本就起不到擴大內需的作用,相反倒極有可能會進一步擠壓內需。總共錢就那麼多,政府花光了自己的,又要把屬於老百姓的份額也都提前花掉了,而且並不是花在老百姓身上。如今白領裁員、民工返鄉,人人心神不安,這內需又要怎麼提升呢?

  財政不民主,內需起不來

  當局顯然是希望以龐大的政府支出來維持經濟增長,達到○九年「保八」的目標。政府官員們將高高興興地親自花掉這四萬億與二十萬億,他們絕對捨不得讓老百姓、讓普通企業(尤其是民營中小企業)來共同支配這筆鉅款的用途。就目前已經公佈的投資計劃來看,這些錢只有極少部分用於改善民生,大部分將變成錦上添花的基礎設施、「先進生產力」和政績工程。這大概是又在飲鴆止渴。說是要救經濟、救民生,不如說是政府拿老百姓的錢自己救自己。無非是保銀行、保央企不出事,保土地、保房產不貶值,保各級政府的錢袋子不縮水,把大項目、大訂單交給自己人去做,這與老百姓的實際生活有多大的關係?

  可以預計,當這些龐大的投資通通完成,人民當然照樣貧苦,而中國的產能又將大幅擴張,「世界工場」越來越豪華了,如果世界市場仍然低迷,誰來替我們消化這些原本就已經嚴重過剩的產能?到那個時候,貧苦居民存著救命的血汗錢已經騰籠換鳥,物化為一堆政府工程和產業資本,「先進生產力」越多,內需豈不會更加萎縮?

  中國政府若是真想擴大內需,它就應該讓人民來參與決定這四萬億或二十萬億的來源與用途。讓民意來支配這些錢,決定誰來花、怎麼花、花在哪,才有可能讓這筆錢最高效率地轉化為居民的真實消費能力,那麼,擴大內需或許還有些希望。而像現在這樣,只由官家獨斷、官員作主、官府操縱,最後真正擴大了的,也大不了只是官府的內需、權貴的內需、貪官污吏們的內需而已。這種事情能長久嗎?

  經濟內需和政治內需相輔相成

  財政要民主,政體得變革。在經濟動盪、社會不安的當下中國,這已是當務之急。擴大經濟的內需必須與擴大政治的內需同時進展,方可相輔相成。

  如果說中共當局對擴大經濟內需是三分真誠、七分應付,那麼,他們對擴大政治內需則毫無意願。他們總是一廂情願地希望我們死心塌地,乖乖地吊死在一黨專政這棵枯樹上。二○○八年底,一批知識分子公佈了《○八憲章》,此舉充分提振了我們的政治內需,確立了全民族的憲政預期。但政府二話不說就加以暴力壓制,試圖絞殺我們的改良需求、滅絕我們的政治願望,讓我們對政治絕望、對政府死心。難道他們不知道,在這個越來越寒冷的嚴冬,除了經濟的溫暖,人們更需要政治的慰藉?

  溫家寶總理說,在全球經濟危機來臨之際,信心比黃金更寶貴。此言言之有理。但信心從何而來?在這個人心飄搖、社會浮盪的高度不穩定的時期,底層民眾的憤懣情緒已經處於崩潰邊緣。誰也無法預料,那些突然失去了工作的農民工、財產急劇縮水的「散戶」股民、一畢業就失業的大學生、入不敷出的小攤販、小市民和出租車司機們,他們將會做出什麼樣的應急反應。當此緊要關頭,《○八憲章》為我們送來了一縷信心,照亮了我們的未來前程。這信心很微弱,但它若能順利展開,必將轉化為有效增加的政治內需和經濟內需。保有這份信心,中國社會將在嚴冬季節逐漸恢復安寧,若是政府執意消滅了這份微弱的信心,恐怕內需將離我們越來越遠,內亂將離我們越來越近。

二○○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