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6日星期四

中共製造「多難」,「興邦」從何談起

管 見

  美國金融將出現新的體制變化
  美國政府出手救市,不僅先後接管了「兩房」房利美、房地美以及美國國際集團(AIG),批准碩果僅存的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和高盛集團轉型為傳統的銀行控股公司,財政部在美聯儲(央行)支持下,還推動新的大規模救援計劃。這一波危機發展,以及政府應對的動作,全世界為之震動。

  中國人看在眼裡,或許免不了要興奮起來。儘管意識到中國已無法完全置身事外,甚至大受影響,但是,美國人也如此求助於「國有化」,似乎多少有點兒令人高興。

  其實,美國發生的變化,沒有什麼可奇怪的。按照恩格斯的看法,在生產發展的一定階段上,國有化在經濟上有可能「成為不可避免」,但對於資本內在的矛盾衝突,「生產歸國家所有不是衝突的解決,但是它包含著解決衝突的形式上的手段,解決衝突的線索」。美國政府的接管,看上去的確是「國有化」,然而人們也看得很清楚,這是權宜之計,美國政府根本無意經營「兩房」和AIG。想想看,美國的監獄,美國軍隊在國內外的許多事情,諸如此類,都已經包給了私人公司,現在倘若美國政府忽然對經營私人公司感興趣,那倒是真要仔細瞧一瞧看一看了。

  看得出來,美國人自己明白得很。他們對這些「國有化」相當清醒,不少人提出警告,唯恐政府真的這麼走下去,將「形式上的手段」和「線索」弄成了金科玉律。甚至有交易商自費買下廣告版面登出漫畫,批評金融業紓困計劃是「資本主義之死,共產主義復辟」。人們對救援計劃的確興奮了一下,卻同時也出現了許多爭議,使得這一計劃難以迅速順利通過。上一次的安然等企業的醜聞,促使美國對會計制度相應立法,這一次,危機在其核心的金融領域出現,完全可以預期,會出現更具根本性的新的體制變化。

  當然,美國人未來是否以及如何走出「國有化」對策,為其市場經濟展現新的面貌,我們可以慢慢地觀察,所謂「風物長宜放眼量」是也。

  中國走「官商勾結」的單行道

  而形成對照的,自然是中國。儘管號稱是搞市場經濟,而且「發展是硬道理」,然而,一九九○年代以來,國有體制支持的「中國特色」在相當程度上恢復了元氣,政府支配市場、壟斷資源更進一步成為「發展的硬道理」。

  早就有分析師指出,「資本過於充足的國有企業不謹慎的投資,是中國經濟失衡的主要根源」。所謂經濟「過熱」,實際上與國有經濟的呼風喚雨大有關係,但「宏觀調控」仍以國有計劃經濟思維主導,下手之處,總是對民營經濟提高准入門檻,而習慣性的控制貸款額度,更成為卡住民營經濟發展的絞索。

  「宏觀調控」近年來針對著房地產市場,看上去深得民心,然而正如經濟學家陳志武指出的,國家死抱著土地壟斷權不放,逼著房產開發商必須跟權力打交道,走「官商勾結」這條「單行道」,以緊縮銀根壓制房產供給,結果是「越調控,房價越高」。

  待到股市好不容易擺脫「熊掌」,就被人看出了「泡沫」,且堅持不准投資者自己教育自己,要以「調控」出手擠掉「泡沫」,打得股市人氣渙散,到中共十七大之際就跌了下去,後來稍有起色,就又有人操作「大小非」之類,似乎是唯恐民眾真的擁有「財產性收入」。表面上,則似乎是顧忌「救市」有悖市場規則,全不顧當初「半夜雞叫」下手時的兇狠。分析師看得很清楚,提高印花稅一定遏制牛市,而降低印花稅只是扭轉熊市的必要條件,未必能改變當前弱勢。

  陡然間,通貨膨脹壓力大了起來,政府頓時手忙腳亂,匆忙地祭出了看家本領,以行政手段控制物價上漲。沒想到,轉眼間又發覺經濟有衰退的危險,經濟環境的大變化使許多企業難以為繼。即使美國那樣的國家,財富五百強企業風光無限,其經濟的雄厚基礎仍在其無數的中小企業之中。中國這樣新興的經濟體,卻無限偏愛其大中型國有企業,尤其是它的金融體系,而對中小企業則極其勢利,不屑一顧。殊不知,中小企業面臨危機,則經濟增長不會有可持續的潛力。眼看著房市下來了,通脹也下來了,似乎是「宏觀調控」大功告成的標誌,現實中經濟下行的跡象越來越明顯,卻又難讓人能夠高興得起來。不得已,還是要出手「救市」,顧不得那許多了,甚至金融方面也出現改弦易轍的跡象,對中小企業貸款有所鬆動──這倒是意外的成就,也算是「宏觀調控」不虛此行,向市場經濟有所靠近。

  工業化污染的嚴重危害

  另一方面,傾國力打造一屆「無與倫比」的奧運會,更顯出國有體制的支配力量。令旗指處,工廠停工,車輛限行,民眾只能規規矩矩,不得亂說亂動,連觀眾喝彩、手勢都要整齊劃一。不料,恰恰在這令許多人興高采烈的露臉時刻,南有雲南陽宗水污染事件,北有奶粉污染事件,初期都是壓制,卻終於曝光。且後者兇猛發展,深重的黑幕逐漸被揭開,即使想方設法要把責任推到奶農頭上,畢竟事情規模太大,已無法掩蓋工業化污染的特點。

  不過,中國經濟仍有活力,政府減少行政干預與控制,或轉而順應市場,還是可以保持增長的勢頭。而經濟增長模式轉型是一個過程,高污染高能耗的格局在龐大的保守官僚體系支持下不可能迅速改變。立法、輿論,以及社會組織,都控制在黨政集團手裡,「科學發展觀」的真實涵義也完全由它來定義。這兩起新的污染事件,在多大程度上觸痛國民之身心,在何等程度上暴露政企不分體制下的黑暗,現在還難以確定。所謂「多難興邦」,實際意味著,一黨專制一次次地在災難降臨之際巧妙運作而成功脫身,將其真實的魔鬼面目?熟地隱藏在天使面具後面,為新的災難降臨留下了廣闊的空間。中華民族應該在多次的深重災難中受到教訓,才能逐漸意識到時代的要求,才能積蓄力量順應時代的趨勢。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