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1日星期二

劉曉波﹕六四損鄧歷史地位


【明報專訊】談起改革開放30年的史一定繞不過「六四」事件,而「六四」事件的風雲人物也多在改革開放中成長起來的,內地著名異見人士劉曉波就是這樣的人。劉曉波指出,作為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功不可沒;他認為,如果沒有「六四事件」,鄧小平在中國歷史的地位將超過毛澤東,對此劉曉波表示感到遺憾。

回憶起風雲激盪的1989年,那是個「需要英雄而未有英雄」的時代。多少當年名噪一時的精英人物,隨歷史推移逐漸被世人遺忘。

多年來,香港及海外輿論對劉曉波了解多以「六四事件」為背景,例如「天安門絕食四君子」之一,「六四事件」獲罪被捕、後被勞教等……其實劉曉波「六四」前在大陸知識界已很出名,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他因批判美學權威李澤厚而名震文壇、被稱為「黑馬」,其力作《選擇的批判──與李澤厚對話》、《審美與人的自由》等是當時大學生追捧的熱門讀物。作為改革開放初期的知識精英,劉曉波風頭和名氣比起現今央視「百家論壇」上的明星學者有過之而無不及。

劉曉波目前的身分是大陸自由作家、獨立中文筆會前任主席。談及改革開放30周年,劉曉波表示他是百感交集,認為很難做出系統準確的評價。

劉曉波指出,改革開放的意義,主要是否定了毛澤東時代的經濟模式,而中共體制也發生重大變化,由一人集權轉為寡頭政治(統治集團)。

他又指出,在改革開放後,中國由閉關鎖國到融入國際社會;其間,民間力量不斷壯大,經濟利益、文化觀念也趨於高度分化。

「經濟的暴發戶 政治的貧困戶」

劉曉波指出,改革開放也有不足之處,最大歷史遺憾是:政治改革同經濟改革沒有同步進行,「六四事件」無疑是改革開放30年進程的分界點,此後中國政治組合、文化潮流、民間心態等都發生重大變化。因為改革開放長期畸形發展,導致中共領導層變成「經濟上的暴發戶,政治上的貧困戶」。

明報記者 陳陽、方德豪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