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藍培綱
「十餘萬之匪向我猛撲,今日戰況更趨惡化,彈盡援絕,水糧俱無。我與仁傑決戰至最後一彈,飲訣成仁,上報國家與領袖,下答人民與部屬。老父來京未見,痛極!望善待之。幼子望養育之。玉玲吾妻,今永訣矣!」--張靈甫將軍於孟良崮之役留下了此絕筆後隨即自裁殉國,隨後原本數天來一直晴朗的孟良崮上空倏然天昏地暗,電閃雷鳴,狂風呼號,飛沙走石,暴雨、冰雹傾盆而下,像是為這位百戰百勝的軍神之犧牲而悲鳴!!
愛國儒生
張靈甫 (1903-1947)原名鐘麟,字靈甫,生於陝西西安東鄉大東村的一戶農家。他小時在村中與其他孩童時常玩帶兵打仗的遊戲,任指揮官時往往領導有方,進退有據,在孩童間彼此有爭執時,他必定居中協調,幾乎無人不服,表現出了一股領導者的特質。
日後進入長安中學就讀,此時中國內有軍閥混戰,外有列強環伺,他深深了解時事之艱難,因此每當校中集會時他往往都會慷慨陳詞,痛斥軍閥政客,其愛國之心,溢於言表,另一方面他對史書有濃厚的興趣,常常是手不釋卷,一讀起來往往通宵達旦,樂此不疲。
除了讀書他也刻苦臨摹古人的書法一有空閒就帶上紙筆去文廟臨摹,學校甚至專門為他舉辦書法展,觀者如雲。一日,中國近代書法名家于右任先生應邀參加長安中學的書法展,張靈甫在親筆揮毫一口氣寫下了五個條幅,于右任先生見了贊不絕口,連連道:「奇才,奇才,後生可畏!」
1923年中學畢業後,以優異成績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然而此時,國內局勢漸趨危急,張靈甫遂投筆從戎,先加入西北軍而後輾轉投考黃埔軍校,順利考入黃埔軍校第4期,修步科。
軍校畢業後,張靈甫官任排長隨即參加北伐,首先於馬迴嶺一役奮勇作戰至負傷,官任連長,1929年又奉命於許昌伏平唐生智之叛軍,因功晉任營長。又於1931年擊敗叛軍石友三部,並偕同友軍追擊紅軍洪德昌部,殲敵5萬餘人,開啟日後追剿共軍之途。
追剿共軍
1932年張靈甫於陝西追剿共軍將領徐向前,以一營之兵力突破共軍之包圍,使全軍轉危為安,並因功晉任團長,經此一役,被全師喻為最優指揮官。日後又率部至鄂豫皖區,進剿於當地燒殺搶劫、無惡不做的共軍,于六安、蘇家埠突破紅軍防線,將共軍擊潰。
在隨後的麻城、黃陂戰鬥中,充當先鋒的張靈甫團勇猛的進攻共軍2師之陣地,一天就完成突破,張團一路追擊,共軍被殺的大敗而逃,擊斃一名師政委,一名軍長重傷,團、營、連幹部被俘若干,胡宗南連誇張靈甫是「黃埔英才,革命猛將」。
不久,張靈甫又以一團之眾,突破共軍主力對衛立煌軍部的包圍,救出衛立煌。1934年冬,再度追剿共軍將領徐向前於廣元,遭人海戰術圍困、張靈甫臨危不亂識破共軍奇襲戰術,率部隊反攻,殺出重圍,殲敵2萬餘人,隨後再次奇襲於平武之共軍,使其北逃,間接促成共軍之「2萬5千里長征」,經此數役,張靈甫成了共軍最畏懼的將領之一。
在張靈甫駐紮廣元期間,共軍為策反張靈甫部,派間諜吳海蘭主動接觸張靈甫,不久二人結婚。1935年春節,張靈甫攜吳海蘭回長安老家,忽然發現皮包裡的幾份重要軍事文件不知去向,張靈甫頓時焦慮萬分,追問吳海蘭,吳海蘭死不開口,張靈甫本來就對燒殺搶劫的共匪深惡痛絕,此時見吳海蘭如此對待自己的詢問,知是吳幹的,取不回文件,張靈甫無法擔當責任,一股怒氣湧上心頭,掏出手槍打死了吳海蘭。
這件事很快地傳了出來,雖然他的老上司、國軍第一師師長胡宗南知吳海蘭是間諜,不斷為張靈甫辯護,但張靈甫不想讓上司為難,主動表示去南京投案自首,後被關於南京老虎橋軍人監獄,暫時中斷了軍旅生涯。
張靈甫在監獄中,沒有忘記自己對書法的愛好,筆潤不少,作品頗多,當年南京城裡有許多的招牌都出自張靈甫的手筆。
投入抗日
1937年蘆溝橋事變以後,蔣介石軍事委員會發佈特赦令:「全面抗戰不可避免,國家正是用人之際,凡服刑國軍官兵,一律釋放,回原部隊戴罪立功。」
張靈甫出獄後隨任305團團長,甫上任就遇到了抗日戰爭中規模最大的淞滬會戰,於是他率部緊急奔赴淞滬戰場,駐守曹王廟,在著名的羅店戰役中,張靈甫勇猛果斷地與日軍血戰數月,使得日軍無法越雷池一步。11月日軍久留米師團於望亭登陸,企圖切斷國軍後撤之路,張靈甫立即下達決心率領全團與日軍血戰三日,給日軍重大殺傷。
1937年12月南京保衛戰展開,張靈甫率全團官兵遙拜國父陵寢,誓與首都共存亡,令全場為之動容。
隨後日軍以優勢兵力連陷淳化、上方。張靈甫沉著應戰,屢退日軍,即使身受重傷仍不願就醫。而後因其於淞滬及南京作戰有功,被提昇為153旅副旅長兼305團團長。
不久徐州會戰起,張靈甫奉命固守踼山,與日軍土肥元賢師團大戰於三義砦,他首先取下毛姑砦及水口等據點,再以奇襲戰術大敗日軍。8月,隨74軍參加萬家嶺戰役,張靈甫仿《三國演義》魏國大將鄧艾攻蜀戰例:在薛岳大軍從正面進攻的同時,率部由張古山背面進行偷襲,以收兩面夾攻之效。之後,張靈甫親自帶領精兵上陣,很快占領該山,並與薛岳共同夾擊日軍將領松浦淳六郎,血戰5日終於立下萬家嶺大捷,完全殲滅日軍一整個師團。經此役,74軍一戰成名,從此成為國軍主力之一,而張靈甫也因此獲頒雲麾勳章,升任153旅旅長。
1939年3月日軍發起南昌會戰,張靈甫率153旅經急行軍搶在日軍前面趕到高安。不久,日軍發起猛攻,激戰中,張靈甫右腿中彈負重傷,仍不以為意,持續指揮作戰,人人稱神,戰畢使被緊急送往桂林的陸軍總醫院治療,6月,張靈甫因功升任第58師副師長。
常勝將軍
1940年,長沙會戰拉開序幕, 張靈甫協助師長指揮作戰,以地雷、陷阱、白刃格鬥消耗日軍有生力量,最後第58師以傷亡2000餘人的代價,阻日軍於永安、黃花一帶,使日軍無法南侵,間接促成「長沙大捷」,張靈甫升任第58師師長。
1941年春,國軍與日軍展開江西上高會戰,張靈甫率部堅守雲頭山在日軍鋪天蓋地的進攻中拚死不退,此次戰役被何應欽稱之為抗戰以來「最精彩之戰」,此役中「74軍戰鬥力量堅強」(指揮官羅卓英3月29日致蔣介石電)。戰後,第74軍因戰功顯赫,榮獲蔣介石第一號武功狀和軍隊最高榮譽「飛虎旗」,被譽為「抗日鐵軍」。
然而在激戰中,張靈甫腿部被炸斷,蔣介石派飛機將他送往香港瑪麗醫院,請英國著名外科專家克雷斯特爾為他診治。手術後不久,張靈甫在報上看到有戰時軍人不宜出國養病的新規定,遂決意出院,院長素聞將軍忠勇愛國,堅請免費治療半月,保證復元,否則將抱殘終身,張靈甫曰:「軍人死不足惜,何惜一肢,且軍命不可違也。」院長知其不可強為,乃為其祈禱,目送其蹣跚步行離去,而張靈甫將軍從此不良於行。
1942年張靈甫於浙贛會戰中與日軍激戰於忂州,阻敵西進,1943年5月鄂西會戰連克公安、稿池口,11月日軍進攻湖南重鎮常德,張靈甫率58師,首戰赤松山,經一天一夜激戰﹐抵住了日軍的攻勢,並阻敵於寧鄉,血戰3晝夜,連克雞窩山、金蘭市、並迫使日軍退出常德。隔年於湘西與十餘萬日軍激戰於雪峰山,連戰月餘,日軍將領板西一郎不敵敗逃,此為湘西大捷,戰後張靈甫獲蔣介石三等寶鼎勳章及美國金質自由獎章,並因功晉任74軍軍長。
此時張靈甫將軍已從軍20餘年,歷經北伐、剿共、抗日,已然名副其實的身經百戰,期間連戰連捷,戰無不勝,有「常勝將軍」之稱號。
然而這位「常勝將軍」並非只是會打仗的大老粗,他年幼時便遍覽中國古籍,立定以忠義一生為志向,他景仰岳飛、文天祥、史可法諸名將。每行軍經過古蹟則必定先行遊覽,以激發其忠義之氣,如西湖鄂王陵、揚州忠烈塚,張靈甫均登臨憑弔,久久不忍離去。其居家滿是古玩、書畫,藉以陶冶性情,平日喜歡吟詠詩詞,更善於書法,工篆隸,蒼勁雄偉一如其人,時時書正氣歌分贈袍澤,每攻克一地必定於戰報注解此地為某位古代名將作戰之地。
國共內戰
1945年8月日本投降,長達8年的抗戰終於結束,然而此時這位「常勝將軍」即將面臨更大的考驗。
他曾多次與共軍對戰,對共黨有充分的認知。1944年抗戰勝利前夕他於陪都重慶謁見蔣委員長曾建言:「中國當前之患不在日本侵略,而在於共黨,縣中共乘我抗戰之時,不聽命令,擴張勢力,規避作戰,若抗戰勝利,彼必師俄共故智,成戰後疲蔽,起而叛亂,望早為之計」。
抗戰勝利,國共協商之時,中外各界人士多存和平之念,張靈甫屢戒將士曰:「漢賊不兩立、國共不並存,應體察政府苦心,努力戰備,挽救民族,切勿為匪諜謊言所誤」。
當時國家財政困難,政府不得不削減軍隊及地方部隊約一百八十萬人,張靈甫的第74軍縮編為「整編第74師」,僅剩兵力三萬兩千人。然而中共卻趁此將被削減及遣散的軍隊收編在自己手下,開始向國軍大舉進攻,悍然發動了內戰,到處阻擋破壞國軍接收日軍降地,應證了張靈甫之言。共軍不但在蘇北武裝,阻擋國軍接收人員,而且還在長春圍成,餓死20萬軍民,犯下一起又一的罪行。
1946年7月,整編第74師在南京誓師勦共,之後被調至蘇北前線。張靈甫率74師先後收復淮安、淮陰、寶應等重鎮和十幾座縣城,一路勢如破竹。12月,74師進軍漣水,僅14天就擊破共軍華野6師(縱)、10縱6旅、7師19旅13個團的防禦,占領漣水城,殲敵數萬,此役共軍華野僅第6師即死傷5000多人,共軍將領陳毅不敵敗逃。不久,74師又乘勝追擊,又攻克沛陽、新安、郊城各要點,直取臨沂與蒙陰。陳毅再次不敵,逃入沂蒙山區以求自保並告誡部屬:「74師一日存在,新4軍1日不得安枕!!」
孟良崮壯烈犧牲
此時共軍華東野戰軍指揮官陳毅對74師更是恨之入骨,極欲除去張靈甫。於是夥同隱藏在國防部的作戰次長、掌握國軍調動大權的劉斐中將(直屬華東共匪敵工部)設計了一連串的計畫:令張靈甫軍由孟良崮渡汶河,攻取坦埠,受縱隊司令李天霞指揮及支援;令駐湯頭鎮張淦縱隊,向界湖擔任右翼策應;令駐蒙陰黃百韜軍向北桃墟擔任左翼策應。
5月11日晚,劉斐將此國軍作戰計劃交於陳毅,決定用十幾萬人圍攻張靈甫的行動。
魯南山區盡是崎嶇的山路,第74師人馬擁擠,宿營、補給均極其困難。因為到處都是岩石,很難構築工事,大炮不能靈活運動,拉拉推推,幾乎變成了累贅和廢物。張靈甫心想:「我是重裝備部隊,如在平原作戰,炮火能發揮威力,陳毅二,三十萬人都來打我,我也力能應付;現在迫我進入山區作戰,等於牽大水牛上石頭山。有人跟我過不去,一定要我死,我就死給他們看吧!」
隔日陳毅頃盡全力率20萬共軍,趁74師渡河時加以包圍並依計畫奪取垛莊,截斷74軍後路,最後74師於孟良崮陷入了二十萬共軍的重圍。
共軍不斷用人海戰術消耗74師彈藥,然而張靈甫臨危不亂的指揮74軍,不斷的將來犯的共軍一一擊潰,由於74師配備的大量水冷式重機槍,因長時間發射導致槍管燒紅,在經過數日的血戰後水已用光,只能以人尿代之。然而官兵們沒有吃一口飯、飲一滴水,因此人尿亦無所出,終於無法持續使用,構築不起強大的火網,幾近彈盡糧絕的師主力第3天開始退守主峰,第4天之後共軍的傷亡已達10萬之眾。
5月16日黃昏,張靈甫集合了副師長蔡仁傑將軍、五十八旅的旅長盧醒將軍、五十七旅的副旅長明燦將軍、團長周少賓上校、參謀處長劉立梓上校,對他們曉示守土衛國的軍人天職。眼看陣地將失守,惟有殺身以表白一個軍人的志氣。將領們都表示了不能成功只有成仁的決心。張將軍頻頻頷首,隨著從容地寫下了他的訣別書。
——「十餘萬之匪向我猛撲,今日戰況更趨惡化,彈盡援絕,水糧俱無。我與仁傑決戰至最後一彈,飲訣成仁,上報國家與領袖,下答人民與部屬。老父來京未見,痛極!望善待之。幼子望養育之。玉玲吾妻,今永訣矣!」
最後張靈甫將軍他整肅衣冠,率領幾名將領,用亢揚悲絕的聲音,呼出了一陣口號。
——「中華民國萬歲!」
——「三民主義萬歲!」
——「七十四軍精神不死!」
張將軍呼完口號,率先舉槍自盡,其餘的將領也都追隨著相繼殺身殉職。原本數天來一直晴朗的孟良崮上空霎那間天昏地暗,電閃雷鳴,狂風呼號,飛沙走石,暴雨、冰雹傾盆而下,張靈甫的英勇壯烈,竟使風雲變色,草木淒悲。
幾小時後,國軍後續部隊趕到,孟良崮漫山遍野都是血水,據說如今山上的土石仍然都是血紅的顏色,歷史或許在訴說著共軍「殺戮抗日英雄部隊」的罪惡。
張靈甫殉職後,蔣介石委員長其頒發旌忠狀,在南京玄武湖畔為其修建紀念碑,並將山東蒙陰縣改名為靈甫縣,也將英國援助的1艘驅逐艦命名為靈甫號,在台灣的忠烈祠,張靈甫是烈士第一人。@*
2008-10-19 08:46:17 A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