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5日星期三

中國的大學能否抵禦腐敗?

爭 鳴 2006年9月號 (美國)李少民

最近丘成桐教授批評北大在引進海外人才上造假,在學術界引起很大震動,不僅北大高調反擊,而且一些海外學者也質疑丘教授的批評。由於無法看到數據,因而也沒有資格評論誰對誰錯。但是至少丘教授直來直去,指名道姓。而北大的回應,如「不負責……歪曲事實,嚴重侵害了廣大海歸學者和北京大學的聲譽」等等,很像文革中的大批判語言,不必討論。倒是一些學者對丘教授的批評質疑,有必要說幾句。有幾位教授用真名對丘教授批評,直來直去,有可信度。但還有些人不願露真名,而對丘教授作詳細的批評,其中更有自稱「美國某著名高校終身教授」、「丘成桐教授多年的朋友」,但卻不具名。丘教授又不是黑手黨,然而這些人連名字都不敢露,不知怕什麼?只能說這種批評不負責任,沒有可信度。
北大是我的母校,沒有人會希望母校的質量和聲望越來越低。作為北大的畢業生,我以北大自豪。看到有人批評北大學術腐敗,當然希望不是真的。但這也僅僅是個願望。中國老百姓和媒體對學術腐敗的批評很多,我自己在大學教書,又是研究商業環境的(包括研究腐敗),所以對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和學術腐敗問題比較關心,現在把我的一些想法與讀者分享。

中國教育界腐敗嗎?
雖然對於中國教育腐敗的報道很多,但數據十分缺乏。因為腐敗是非法的,所以腐敗行為都是秘密進行的,很難得到統計數據。我在這裡只能找一些鳳毛麟角的資料來評論。

大學中的腐敗,最常見的就是教職員打著大學的牌子賺錢。我在前幾年和北大的教師有所接觸,聽到的幾乎都是到全國各地「辦班兒」。不管辦什麼類型的「班兒」,只要有「北大」二字,就有人繳錢來上。

上網用「北大培訓班」字串在百度搜索,找到相關網頁約六三六○○○篇,關鍵字五十條。下面是一些搜尋出來的關鍵字:

北大青鳥培訓班 北大總裁班 北大紅學班 北大研修班 北大元培實驗班 北大青鳥啟蒙班 北大附中元培班 北大附中實驗班 北大金融班 北大營銷班 北大房地產班 北大韓國留學預科班 北大西學班 北大培訓 北大青鳥培訓 北大青鳥軟件培訓 北大英語培訓 北大青鳥計算機培訓 大連北大青鳥培訓 深圳北大青鳥培訓 北大培訓網 北大光華 培訓 北大青鳥accp培訓 北大青鳥南京培訓 北大日語培訓 北大附中培訓中心 武漢北大青鳥培訓 北大定向就業培訓 北大園丁電腦培訓 北大市場營銷培訓 瀋陽北大青鳥培訓 北大青鳥上海培訓

這是個簡單搜索,六三六○○○網頁中有許多與北大辦班不相關的,五十條中有重覆。儘管如此,搜索結果可以佐證「北大辦班兒多」的假說。我還找到以下一條新聞:

「北京大學七月底招收『在職彩票碩士』,學費十萬元,開課一年沒有開過一門專業課。八月初,北大『青春寫作旅』鳴鑼登場,寫作班價格不菲,八天收費四千九百元,半天聽課費也在一千元。原本計劃招收一百名學員,結果只有二十人參加,舉辦方入不敷出,培訓班結束後名利兩空,錢沒有圈到,『大師』的斯文也掃了地。」(2006.8.23,www.thefirst.cn)

如果北大的許多人把北大招牌當搖錢樹,只顧拼命搖,這樣下去,不是把北大的牌子砸了嗎?是的。但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北大的招牌老,全國的考生嚮往,高質量的生源幫助北大支撐,國家撥錢多。同時全國的多數大學的教授也都賣招牌、搞腐敗(或甚於北大)。所以,只要北大能和它們保持同樣的腐敗(衰落)速率,就可以在中國教育界保持領先地位。

學術腐敗的結果之一,就是學術水平提高慢,甚至下降。別的學科我不瞭解,就我所作的國際商學領域,中國的大學的學術研究還差的遠。不久前,國際商業學會所在的密西根州立大學在全世界範圍作了一項國際商業學者在國際商學五本頂尖期刊發表論文數量的調查。以在最近十年間在這五本期刊上發表了相當於兩篇以上單一著者的論文為線,全世界有八九名學者入圍,被稱為「高產學者」。其中北美大學的學者佔六十名,香港大學的學者五名,台灣大學的學者有一名入榜,中國大學的學者榜上無名。我所在的歐道明大學,是一座普通的州立大學,卻有兩名現任教授、一名前任教授、一名畢業博士上榜,佔全球國際商學「高產學者」近百分之五。所以至少在我的領域裡,歐道明這一在中國並不太知名的大學,比中國的大學做得好。當然,中國的大學起步晚。以其資源,進入「高產學者」行列可以做到,但是要能克服以下障礙。

中國學術水平提高慢的原因
中國學術水平提高慢,我想至少有兩個原因。一是中國的缺乏制衡的政治制度,這是腐敗的根源。中國社會腐敗,有目共睹,國際指標亦有記錄,不必再論。我所要提出的是:在這一腐敗的大環境下,大學是否可以保持一片淨土,不腐敗呢?

以我對腐敗的研究所知,這是做不到的。一個社會腐敗程度高或低,不是社會中個人的道德素質決定的。中國官場比丹麥官場腐敗(注:國際指標顯示丹麥官場最廉潔),不是中國官員天生就貪婪,而是中國的政治缺乏制衡、司法不獨立公正。在這樣的制度中,不腐敗的官員不僅吃虧(收入少),而且會因妨礙他人腐敗,被後者淘汰。同理,社會的腐敗必將蔓延進大學,教授只好靠大學資源腐敗,所謂「靠山吃山」也。美國高等教育和學術水平執世界之牛耳,重要原因之一是社會道德水平高,大多數學者以道德自律。如匿名審稿制度,如果道德水平底,人人去鑽空子,這個制度就會垮掉。

中國大學和學者也認識到提高學術水平,必須在國際一流學刊上發表文章。但是為了達此目的,有可能不擇手段。例如有些學校高薪僱傭國際上發表文章的高手(亦稱「槍手」),專門幫助這些學校提高發表文章數量。我的一位美國同事,在管理學的一個一流學刊當編委,對如何發表文章有經驗,就有好幾所中國大學請他去。但他接到聘書,卻大吃一驚,原來聘書規定在任期間不得離開,甚至不能回美國探親。原因是以前請來的「槍手」,經常有受不了這裡的環境提前離開的例子。他覺得不自由,沒有接受聘書。

一些中國的學刊,為了提高引用指數,在接受一篇稿件時,提出附加條件,向作者提供一個該學刊曾經發表的相關文獻的目錄,要求作者在被接受的稿件中引用,以提高該學刊的引用率。

再如獎金制度。許多中國大學設立獎金,在甲級刊物發表文章,獎勵若干元,乙級刊物獎金遞減。我並不反對這一制度,但是我很懷疑這制度是否有利提高學術水平。很少的美國大學有此計件行賞的制度。

除了腐敗,政治制度同時還對學術發展有其他影響。使美國學術水平高的兩個制度,一是終身教授制,二是教授治校。在美國這樣崇尚自由競爭的社會,各行各業的工作都沒有鐵飯碗,為何會給終身教職?最主要的理由,是讓教授在思想和創作上有充分自由,學術才能發展。在一黨專政的政體下,這無法做到。北大新聞教授焦國標因批評中宣部被解職就是例證。在黨的領導下,中國大學也無法實行教授治校,而是黨治校、行政治校。當然,一些學者會說,我做的與政治無關,所以我在中國有學術自由。這對許多專業的學者是可能的。但是有政治禁區,總是對學術發展不利,不定哪天你就誤入你不知道的禁區,惹上麻煩。舉個例子,就連我在香港出版的工商教科書,由北大再版時,都要把討論政治制度的部分刪掉。

中國學術水平提高慢的第二個原因,是中國商業機會太多。在學術領域,完成一個研究項目、寫出論文,投寄、修改(若沒有被直接拒絕的話),通常要花好幾年。一篇研究論文經過五年、十年才出版並不稀奇。在中國,經濟起飛,教授們——特別是和經濟管理有關的教授們——有很多的機會直接參與經濟活動:外出講學、諮詢顧問、擔任董事,等等。做一小時培訓,收入可觀。而寫一篇論文,需要辛苦好幾年。相比之下,學術研究的「機會成本」太高了。

我並不反對學者直接參與經濟活動,相反,我非常支持、羡慕中國同行有此機會。對商業管理學者來說,這種一手的經驗非常珍貴。但是如果大部分時間花在這些賺錢的活動中,學術研究的時間自然受影響。

中國教育的前途
中國高等教育的前途如何?看看周邊國家,可能有點啟發。日本、韓國、台灣的學者,雖然訓練一流(多是美國名牌大學畢業),但是競爭不夠,有鐵飯碗和論資排輩傾向,學術研究與其國力相比,相對落後。如日本韓國在國際商業學界沒有入圍的高產學者。香港獨樹一幟,引進美國式的競爭機制,加以高工資,鼓勵學術研究,使香港的大學學術水平提高很快。中國似應學習香港。但是香港是世界最清廉的社會之一,學術腐敗低得多,這一點中國囿於其政體又難於效法。

中國高校的新一代校長和院長們非常有雄心、非常努力地要把自己的大學辦好的。僅舉我比較熟悉和關注的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為例,院裡的骨幹受過一流的訓練,並且有十分清楚的目標和達到目標的步驟。我對光華的這些學者的努力和能力都是很敬佩的。我唯一擔心的是中國的大環境。於是又回到主題:中國學術界能否抵禦中國社會腐敗這一大環境?

中國老百姓很能幹。縱觀全世界,凡是腐敗的國家,經濟增長緩慢,唯獨中國不同。腐敗雖然嚴重,但是似乎並沒有影響經濟增長(如果降低腐敗程度,中國經濟可能增長更快)。也許中國的教育界也與其他國家的經驗不同,它能在腐敗和賺錢的誘惑中不斷提高學術水平,達到一流。想到這一邏輯上難於實現的目標,我非常佩服國內的同仁,如北大光華學者們的努力,並祝他們成功。

◆ (本文作者為美國歐道明大學(Old Dominion University)國際商學教授)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