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3日星期五

憶胡耀邦支持鄧麗君「登陸」

動 向 2007年12月號 (大陸)愛 倫


二○○七年五月八日是鄧麗君逝世十二周年。我在網上看到有帖子提到《鄧麗君自選演唱歌曲二二五首》這本老歌集。一位署名「心語的永遠的鄧麗君」博客,還從中選出其中五十餘首,略加文字,串編成《愛情的故事》,以示懷念,同時記錄了連我都忘記的該歌集準確的出版日期:「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中國文化藝術出版社(中國大陸)出版該書,從籌劃到出版歷時一年多,鄧麗君親自題詞。一九八七年四月底在港台發行專輯。」這一切,作為親歷者,讓我回想起封存已久的一段往事。
籌劃「鄧麗君自選演唱歌曲」
一九八五年夏天的一個清晨,《北京青年報》記者關鍵到出版社找我,說他帶來一個選題。我一聽,又是鄧麗君的歌集,剛被總編「槍斃」了由中國音協歌曲編輯部編輯的同樣題材的一個選題。我覺得很難通過。但,大凡當記者的都有死纏硬泡的本事,況且他很幽默,選題確有它的誘人之處。關鍵何許人也?大陸越洋跟鄧麗君通話祝賀她生日的第一人。隨後他受鄧小姐的委託在大陸籌措出書和演出事宜,是有正式授權的,可謂正宗;該歌集由鄧麗君本人自選,從曲目、題詞到大量的照片,概由鄧麗君親定。一旦出版,具權威性。唯一不利的條件是,沒有現成稿子,他們所能提供的全部是音帶。需要記譜,增加了工作量和難度。正是好貨不便宜啊。於是,我把《鄧麗君自選演唱歌曲二二五首》報了上去。

等待是漫長的。總編輯和編輯思考的角度總也不同。數月後,新任總編到了。他「踢」的頭一腳竟就是鄧麗君的歌集。於是乎出版社上下一路為她開綠燈。特聘兩位音樂專家和我分頭記譜,大大加快了工作進程。那時我對鄧麗君的歌不太熟。但由我主持編輯的《歌迷之友》、《中外名歌精選》叢書正在旺銷,《北京晚報》還專文呼籲過此類歌集難買。職業的敏感使我看到讀者的需求和青年欣賞口味的變化。鄧麗君的歌前幾年還在地下流傳。轉眼間,你走在大街小巷,鄧麗君的歌會不經意地從某家窗口飄進耳朵,讓你有種恍若隔世的感覺。在當時,如果你不知道鄧麗君,不瞭解她的歌,那就是趕不上潮流。

不瞭解她的歌,就是趕不上潮流
既然看好了這份市場,自然就有了信心。那段日子,我的工作就是抱著錄音機沒日沒夜地邊聽邊記譜,日子長了,我對她的每一首歌就都非常熟悉了,也慢慢品出了味道。幾百首風格各異的經典歌曲,或細膩溫婉,或淒美動人,或意象深遠,猶如撲面而來的清風,充滿詩情畫意,情愛流溢其間。聽她輕吟淺歎,娓娓細語,就像走過了春風秋雨,夏蟬冬雪,一個「情」字讓她演繹得淋漓盡致,美得像雨後山間的薄霧,純得像甘洌輕盈的泉水。我不由得喜歡上她的歌。

當我們終於完整地記錄下所有的音符,並得到鄧小姐滿意的答覆和為歌集親筆題詞後,繼而開始了下一步流程。那時還是鉛字排版,為搶時間,我們下到車間,當場校對,隨校隨改,加班加點,餓了就吃帶去的餅乾。經過一段緊張而有效的努力,最終提前拿出了清樣。而封面、插圖的設計與製作採用了當時最為先進的壓膜技術。一切妥貼之後,到底印多少呢?僅天津一地就訂購六十萬冊。通過正規渠道徵訂的數目也在三十萬以上。但社領導綜合種種因素,只拍板開印了三十二萬。這個數字在我心中一直存有很大的遺憾。但也只能如此。以後一些書商甚至堵到我家來要書,都被我回絕了。

其間,我們兩次約見鄧麗君在香港的代理人,所談內容主要涉及出版有關事宜及出版合同的簽定。最後一次約見,由於聯繫人搞錯了飯店的名稱,我和社長錯過和他見面的時間,只好通過電話敲定了一些事情。這種低級的失誤是令人遺憾的。不過就是這一次鄧小姐表達了要來大陸演唱的心願。

胡耀邦支持「鄧麗君工程」
我們把有關信件呈報給了胡耀邦同志,得到他的支持,並由他責成中央統戰部設立了「鄧麗君工程」專事前期籌備工作。鄧小姐聽到這個消息十分欣喜,她準備了龐大的樂隊伴奏,創作了幾首新歌,其中有我寫詞譜寫的一首歌,製作了幾萬件有她親筆簽名的T恤,準備送給大陸歌迷,包括演出的場次等,都做了詳盡而精心的策劃。我和音樂界的朋友們都期盼著能親耳聆聽到她甜美的歌喉。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一天晚上關鍵突然來到我家,說有人要抓他,他得趕快出國。由於複雜的政治因素,胡耀邦同志病了。後來還聽到鄧麗君在台灣參加勞軍慰問演唱,她還有秘密加入了台灣的特務組織等謠言。鄧小姐的祖國之行終成泡影。

時隔不到十年,四十二歲的鄧麗君因氣喘病發猝死於泰國清邁。至今十二年過去了,人們仍以各種方式寄託對鄧麗君的哀思,對她關注的程度仍然有增無減。一位知名藝人曾說,「凡是有海水的地方就有鄧麗君的歌」。一個歌星能有如此感召力,在歷史上也鮮見。

讓我們記住這位傑出的歌手,她甜潤多情的歌永遠在我心中。


摘自:香港爭鳴網頁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