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6日星期二

香港特區政治光譜的變化

張 滔

  所謂「政治光譜」,就是把一個社會的各種政治力量,按照他們的立場、取向、行動,從極左、中間靠左、中間、中間靠右、極右,排作一系列,好像一個「光譜」似的。所謂「變化」,有兩個含義:首先,是就整個社會的各種政治力量來說,總體的傾向有沒有變化,是激進了還是保守了;其次是各種政治力量,在這「政治光譜」中所排列的位置有沒有變化,哪一個靠左了,哪一個靠右了?這個「政治光譜」的變化標誌著政治生態的變化,也預告了政治形勢的發展趨勢,不能不去細心觀察和分析。
  二○○五年七月,曾蔭權接替未任滿而辭職的董建華,當時民望頗高,政治地位是穩固的。二○○七年七月,他任滿競選連任,受到泛民主派推選公民黨的梁家傑的挑戰。他雖然穩操勝券,但卻是回歸以來出現首次的特首競選,社會的政治氣氛也提升了。他競選連任後,一方面是立法會的選舉在一年後舉行,另一方面是他的管治,發生西九龍文化區的建設,以及他委任高官問責制的副局長和政治助理,人選、薪酬和其中有人持有外國護照,受到輿論強烈的抨擊。這兩個事件令香港特區的政治生態和「政治光譜」,起了一定的變化。這個變化,在二○○八年九月立法會選舉後直至目前,更為明顯。看來這個變化,遠遠未有結束,還會繼續發展下去。

  「社民連」站在極左的位置

  立法會是民意機構,是整個香港特區的政治縮影,我們先來看看它的變化。

  這一屆立法會的選舉,泛民主派的議席減少了兩個,由二十五席變為二十三席,但仍然保持可以否決「政改方案」的二十一個或以上的席議,可說穩住了陣腳。泛民主派減少了的兩席,主要是因在功能組別方面的選舉失利,在直選方面卻是有進展的,由原來的十七席增為十九席。直選較能反映民意,這說明了傾向民主的民意增強了。

  最明顯能夠反映出政治生態和「政治光譜」的變化的,是「社會民主連線」這個新政黨的出現。過去,長毛梁國雄和陳偉業在立法會中,雖然都是最為激進的,卻是單打獨鬥,影響不大。現在,加上新當選的名嘴黃毓民,在立法會內組成激進的「三人幫」,聲勢大大不同了。這一屆立法會一開幕,黃毓民就在會上演出「擲蕉」,引起一時哄動。在接著的幾次立法會會議中,他們都有比其他泛民主派議員激烈得多的抨擊政府的言論,成為了輿論和市民的關注焦點。

  在立法會的競選中,黃毓民的激進姿態,不但使自己高票當選,並且使本來勢危的長毛梁國雄和陳偉業也高票當選。「食過翻尋味」,相信他們三人和整個「社會民主連線」,都會繼續採取激進的路線。

  立法會中不單只他們三人,還有「職工盟」的李卓人和「街工」的梁耀忠,過去都是較為激進的。今後,相信會成為「社民連」的盟軍,左的政治力量的聲勢加強了。他們是「政治光譜」中,站在極左位置的政治力量。

  民主黨和公民黨受到影響

  這個新的極左政治力量的出現,對其他的政治力量不能不有所影響。

  首先是民主黨。過去,它是中間靠左的,雖然是建制的反對派,但還不算激進,言行較有分寸。現在,極左派已經出現,並且表現得比過去靠左的政黨政團更左,自然會把民主黨拉向左邊,雖然仍是中間靠左,但也會比過去激進。最近,民主黨和「前線」合併,「前線」的大部份成員包括召集人和立法會議員劉慧卿,加入了民主黨。「前線」和劉慧卿,過去都是比民主黨稍為激進的,近似「職工盟」的李卓人和「街工」的梁耀忠。這樣,對民主黨的政治立場和傾向,必然有一定的影響,使民主黨比過去激進的取態,也起了推動的作用。

  公民黨藉著二○○三年反對《二十三條》的立法起家,但其後的政治傾向越來越溫和,只可算得是中間而略為靠左的政黨。在今年的立法會選舉中,「社民連」的黃毓民,攻擊的矛頭不是指向親共建制派的民建聯,而是公民黨,搶去了不少傾向民主的選民的選票,使公民黨在直選和功能組別選舉中都失利。但至今未見公民黨吸取這個教訓,再加上該黨的主要成員是專業律師,文質彬彬而無群眾工作經驗,倘不猛省,改弦易轍,反對《二十三條》立法的老本會吃完,民望會繼續下降。

  自由黨瓦解削弱右傾力量

  接著要來說一說自由黨。過去它是中間靠右的政治力量,是工商界的代表。在今年立法會的直選中,該黨全軍盡墨,三巨頭周梁淑怡、田北俊、田北辰全部落選,辭去了黨的領導職位。在這一屆立法會中,自由黨全無直選議席,只剩下了六個功能組別的議席。但不久,立法會議員中的梁劉柔芬、林健鋒和梁君彥宣佈退黨,只剩下了劉健儀、方剛和張宇人三個立法會議員。自由黨可以說是幾乎潰不成軍了,政治力量大大削弱,甚至不能成為工商界的代表。剩下的三個立法會議員,今後的政治傾向將會怎樣呢?這次自由黨在直選中大敗,是由於中聯辦的封殺;有中聯辦在背後支持的李大壯,本想推舉林健鋒為自由黨的新主席,但被否決而退黨。經此一役,自由黨同人對中聯辦有戒心而憤慨。相信今後的政治立場,不會像過去那麼親共了,會從過去的中間靠右,略向中間靠近一些。

  在上一屆立法會中,中間靠右的還有四個功能組別的立法會議員,組成獨立聯盟,由石禮謙領班。但直至現在,這個組合仍沒有重組的訊息,相信也陷於瓦解的邊沿。

  民建聯和工聯會也向左移

  最後,要說到在「政治光譜」中站在極右的民建聯和工聯會。民建聯和工聯會同是中共地下黨領導的組織,為什麼不合而為一,卻要舉出兩面不同的旗幟呢?工聯會的成員,絕大部份是基層的勞工,因此不能不在一些市民權益問題上,要站在基層勞工立場,不能像民建聯那樣親建制派,否則便會失去群眾。所以,我們可以看見,工聯會和民建聯的意見和立場,在一些問題上,並非完全一致的。

  最近,曾蔭權的管治出現一連串失誤,例如長者生果金、免收外傭稅、接載滯留泰國的香港市民返港、市區的士車費的短加長減,決策朝令夕改,一片混亂,引起不少的不滿。在這樣的民意下,民建聯、工聯會和一些一貫親共建制派的立法會議員,也公開批評曾蔭權的管治了。從這些跡象來看,即使在「政治光譜」中一向站在極右的政治力量,也在形勢之下,向左移動。

  目前,這個政治生態,正在一步一步地向左移動。這只是一個開始,還將會繼續發展下去。

  曾蔭權管治面臨艱困局面

  怎樣繼續發展下去呢?

  首先是金融海嘯的衝擊,還只是略露端倪。一般的估計,香港的經濟衰退,最低限度也將會持續一年至兩年,春節後將會進一步加劇。目前已消費疲弱,大機構陸續裁員,二○○九年將會是更嚴重的一年。曾蔭權政府只提出穩住金融機構的崩潰、放鬆對中小企業的借貸、呼籲市民增加消費,對解決具體實際民困,尚未有任何有效措施。他的民望必將會繼續下降。

  在民困加深和管治威信下降中,整個「政治光譜」都會向左移動。難怪最近民建聯和工聯會的鄭耀棠和劉江華,也大聲呼籲政府派消費券。姑勿論派消費券是否能解決經濟衰退和民困,但他們已率先採取了這樣的姿態,這都是比過去左的。

  在這樣的政治生態變化下,原來的親共建制派近於瓦解,不知何時才能再行重組。還有三年半的曾蔭權的管治,將面臨非常艱困的局面。

  中國變化的影響尚未顯露

  還有一個會影響香港政治生態和「政治光譜」的因素,是上文沒有提及而仍有待觀察的,這就是中國大陸在經濟上和政治上的變化。

  金融海嘯席捲全球,中共統治下的中國大陸,決不能幸免於難。只因為是一個獨裁專制的政權,很多問題可以用專政的手段去解決,資訊又被封鎖,一般人不易發覺而已。幾個最簡單的問題是:大量外匯儲備投資美國國債,虧損嚴重;西方國家經濟衰退,消費下降,再加上早一段時間,中國有毒商品被揭露,中國貨品的出口必大受打擊;數以萬計的中小企業倒閉,失業率上升,農民工回鄉使「三農」問題激化;維權事件無日無之,社會難得安定和諧等等。這些問題的激化,對香港會有什麼影響呢?

  各省諸侯割據,政令不出中南海,中央與地區的矛盾,日益深化。單看最近總理溫家寶兩次巡視廣東,與汪洋的言論互有不同,即可見一斑。胡溫也要在二○一二年離任了,據說將由習近平和李克強接任,這兩人能壓得住陣嗎?與此同時,曾蔭權也要離任了,中港都同時改換領導人,能磨合得平穩順利嗎?香港的政治生態和「政治光譜」,能沒有進一步的變化嗎?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