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日星期六

馬英九的雙十節演說

(台灣)
金 波

  這次馬英九的雙十節演說,不僅是他上任之後的第一次大型的公開演說,而且是在他飽受民眾批評、民調節節下滑的情況下,如何向民眾的意見作出回應的一次機會,因此受到一定的關注。在野黨批評馬英九的雙十節演說,沒有就經濟不景氣帶給人民的痛苦向人民道歉。監督政府、批評政府是在野黨的責任,但是,筆者仔細看完馬英九的演說全文,以及演說的全程錄音,感到馬英九有相當的歉意,表示了要負起責任,也表示了要帶領台灣突出國際不景氣的重圍的決心。
  部份用台語演說的用意

  馬英九不怎麼會講台語,在各種場合都不講台語,這是人所共知的事。這次雙十節演說,除了開頭結尾打招呼的話用國語及台語各講一遍之外,其中有一段演說詞是全以台語講的。這段話的部份內容是:「各位,這段日子來,大家辛苦了。最近,美國發生金融風暴,咱台灣受到牽連,經濟不好,股票直落,工作難找,生意不好做,大家的日子過得很艱苦。你們的痛苦我都瞭解,我們台灣是一個大家庭,家中的成員日子過得不好,我們是自己人同樣感到痛心……。政府雖然在認真打拼,但是做得不夠好,對於這些方面請大家多多指教。……我們台灣的經濟基礎還是相當好的,我希望大家團結一起來打拼,疼惜台灣、建設台灣,我相信我們一定能渡過這一難關。」

  講這段話時,馬英九的語氣顯得有些沉重。這段話顯然是向台灣的基層民眾講的,話中充滿歉意,也虛心討教。用台語講,除了表示認同台灣、親近民眾之外,可能想用來對內講,不對外宣揚。一個政府的最高領導人在一個重大節日的演說中,能講這樣的話,算是有聽到民眾的聲音、有相當的責任心了。

  民眾普遍質疑馬「傾中」政策

  民眾除了對目前經濟狀況有怨言之外,對馬英九一上台就急忙向中共示好的作法表示擔憂。綠營團體一再舉行抗議遊行,反對馬英九的政策「傾中」,使國家主權逐漸淡化。藍營人士雖然不會參加綠營的遊行,但是內心有此種擔憂的人也不是少數,借大陸毒奶粉事件而爆發的跨黨派的強烈指責,就是普遍質疑這種「傾中」政策的最好證明。聽鼓聽音,馬英九們不會不明白民眾借毒奶粉事件所吐的怨氣代表了什麼。因此,在雙十節演說對此公開表態,是一次很好的機會。對於這些批評,馬英九講了以下很受外界媒體注目的話:「讓我們共同攜手捍衛國家主權、保衛寶島家園。在中華民國憲法的框架以及不統、不獨、不武的政策下改善兩岸關係,是台灣民眾共同的希望,但是我們不會一廂情願,兩岸交往過程政府一定落實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原則,台灣的權益不容退讓,台灣人的尊嚴一定堅持。」

  在國防問題上,在野黨也一再批評馬政府為了討好中共,自我萎縮國防實力,將台灣置於危險的境地,許多民眾都存有擔憂。對此,馬英九在演說中特別提到:「我們也要維持堅持國防力量,才能讓台灣在自身安全無虞的前提下推動兩岸和平。」執筆的時候,外面警報聲大作,這是每年一度的萬安防空演習,外面的車輛行人立即疏散隱蔽,商店立即拉下鐵門,人們進入地下室或留在室內。今年的萬安演習,事前做的宣導工作明顯比以往多,高亢的警報聲是否是向人民表示「不會一廂情願」的一種姿態?!

  以「中華民族」取代「中國」

  馬英九來自統派,但是當了總統之後,就不能再偏執一邊了。另外,來自中共的打壓,使他自然的不會再當純統派,而是要整合各方的理念才能展示台灣的力量。這就是如何處置兩岸關係的定位問題。要在意識形態與國家定位(或是叫台灣定位)的問題上如何走鋼絲,很容易看出馬英九的政治智慧有多少。

  在五二○總統就職演說中,馬英九就提出「兩岸同是中華民族」的說法。在這次的雙十節演說中,他再提類似的說法,避談「中國」這樣的敏感字句。比如在演說的一開頭,他說到:「九十七年前的今天,武昌起義的槍聲震醒了古老的心靈,國父孫中山先生領導的革命結束了五千年的皇權專制,開創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這句話用「心靈」代替了「中國」。演說另外的部份如:「英九認為只要台灣做好本身的建設,不但可以強化台灣的國際地位,還會為整個中華民族帶來新的希望。……台灣人是台灣的主人,也是中華民族進步的力量,……」。用「中華民族」取代「中國」,從各派的立場及解釋來看,都可以勉強接受。筆者認為,「兩岸同是中華民族」的提法,是馬英九最有創意的政治術語。

  以往的事實表明,偏激的獨派或是偏激的統派立場,都會對台灣造成傷害。同樣的,中共一味以自己偏執的觀點來打壓台灣,除了傷害台灣,也會傷及自身。

  中共要打壓台灣的民主

  馬英九的演說中提到兩岸關係時說:「我們不要因噎廢食……,鬆綁開放的政策不會改變」。隨後,中共國台辦的負責人表示,(大意)兩岸已就海運直航、增加包機直航等事項達成共識,現在就等待雙方簽署。一般民眾擔心的是,將與中國大陸經濟往來的前景描繪得太美好,開放得太急促,廣大民眾的切身利益將未受其益、先受其害。國民黨和馬英九對中共的本質看得不透,還存在各種幻想。中共要打壓的「台獨」,本質上是要打壓台灣的民主,你儘管將統派的口號喊一百遍,只要台灣是民主社會,中共就寢食難安。

  馬英九在演說中有句話很顯眼,他說:「我們更有堅定的信心……,打贏反貪腐這一仗」,這顯然指的是扁案。有人為此句話喝彩,但是筆者感到這是這篇演說的一大敗筆。

  陳水扁的犯行再嚴重,也只是司法部門的事,現任的行政長官指揮查辦前朝官員的疑案,這不是民主憲政的作為。行政部門的官員在這些司法案子面前所能做的事,只能是防止重犯前朝的錯誤。陳水扁及一些人,一再指這個案子是政治鬥爭、是政治清算,不少人擔心這是真的。陳水扁早已卸任,難道他還有權勢去咬馬英九等人一口?司法部門查辦扁的案子,要行政部門去攻堅「打贏」,這成何民主體統?台灣從「黨國不分、以黨領政」的專制時代,進入到民主時代,但是,一些舊意識的殘餘常常會以正義的面孔浮現出來,如果不指正這一點,最後很可能會是打贏了司法這一仗,但是會重挫台灣的民主政體。

  馬英九的能力備受質疑

  藍營的一些媒體評價馬英九演說「展現了決心」。現在問題的重點不是人們不相信馬的決心,而是對馬的能力,包括行政院的能力沒信心。民眾目前形成的印象是,馬英九沒有能力實現他的願景。所以,社會的氣氛仍是低迷,馬英九的滿意度不會因一篇講稿而提升。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