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5日星期六

尋求「變革」的可能─奧巴馬勝選的涵義

(大陸)
管 見

  變革已成世界之大勢所趨
  奧巴馬當選美國第四十四任總統,「change」(改變,變革),經由這一場震撼世界的選舉,對全世界產生著影響。

  無獨有偶。今年春季一部日本電視劇熱播,劇名是一個英文詞,就是「change」。該劇依據日本政界的特殊性,編出一段在現實中不大可能而在日本政治格局中又合乎情理的故事:執政黨在其一位資深議員身亡後,動員其子朝倉啟太競選其遺下的位置,這位對政治本來不感興趣的年輕人在競選中表現出真實的自我,得到民眾高人氣的支持而成功,隨後,首相(執政黨總裁)也因醜聞而辭職,該黨老謀深算的實權人物眼見黨的支持率低下、面臨政治危機,決定利用這位年輕議員的高人氣,作為新總裁及首相的人選,實則為其傀儡。沒想到,這位年輕首相在政務中率性而行,越來越不服從為他提供的「腳本」,無視政治中的潛規則,突破幕後實權人物的束縛,堅定履行他在競選中對選民的諾言,傾聽民眾呼聲,甚至不惜跨越政黨界線,尋求在野黨支持其預算案。這樣,他面臨本黨內部的抗拒和暗算,結果毅然解散國會並辭去首相職務,重新投入選舉,要為日本政治尋求更大變革之可能。日本國民被電視屏幕上正直、單純且顯露霸氣的三十五歲「首相」深深迷倒,政界人物們也看得津津有味。

  可以感覺到,變革,在今日之世界中已是大勢所趨。

  看上去,美國當選總統奧巴馬,與那位虛構的年輕日本首相,頗為相似,仔細想想,又覺得似是而非。

  人們看到,奧巴馬在國會的投票記錄有九成以上是跟隨著黨意,他的政見有許多不連貫,遇到批評和反對往往就改口,自己的立場、主張以及所有舉動,都出於精心的算計,想著如何對自己政治上有利。那位虛構中的年輕日本首相則完全不同。為了解決民生的實際問題,推行自己的政策主張,「朝倉首相」不僅日以繼夜地勤奮工作,而且在政治上積極尋求和解,大膽與在野黨領袖握手,甚至對黨內幕後人物當眾低頭鞠躬以求支持。一些老政治家在這位年輕人身上彷彿看到自己昔日的身影,終於改變態度同意合作。

  顯然,這樣的虛構人物,表現的是民眾對政治家的希望,要求他們真正以民眾和國家的利益為重,不被政治利益所束縛。美國當選總統奧巴馬是否是這樣的政治家,其實他的「缺乏經驗」不是那麼重要,這一點才是其真正的考驗,也是許多人士擔心之所在。

  民主黨政府插手金融釀成危機

  不錯,經濟問題是關鍵,以及伊拉克戰爭的沉重負擔,在選舉中對共和黨候選人極其不利。不過,金融海嘯的根源,深藏在民主黨卡特政府、克林頓政府以各種手段迫使銀行為窮人買房提供貸款支持的政策之中。無論金融監管有怎樣的缺陷,銀行的逐利本性和精於算計,使其有相當的能力避免危機,衍生工具泛濫造成危害也多是局部性的,危機的出現則往往在發展中國家,然而,政府插手進來,就出現了根本性變化。即使奧巴馬,也與金融業界關係不錯,特別是得到「兩房」之房地美的支持。他的募款額遠遠超過對手,金融界支持是重要因素。

  布殊政府的經濟問題是赤字,次貸危機在其任期中爆發,是它運氣不好。次貸潛藏著極大風險,而這種貸款之能夠泛濫成災,房市的增長是其溫床。房市在多年裡維持增長,尤其在網絡泡沫破滅之際成為重要支撐,然而這種增長狀態不可能永遠維持。民主黨政府埋下的危機種籽在共和黨政府任上爆發,又運用手段將危機歸咎於市場自由放任及監管不力,奧巴馬順勢當選則又可能施展更多的政府干預來糾正市場。或許,這就是政府干預在國家資本主義時代釀成危機的特點──不同於經濟周期中有跡可尋的固定資產更新周期,或信用擴張能力,政府干預的後果本身有不確定性,也有長期性,且與政府任期之間可能陰差陽錯,就更為複雜。

  奧巴馬當選了,身為一位黑人而入主白宮,顯示出他的魅力和能力,而人們對他的懷疑和批評,仍有其道理,不會煙消雲散。

  應該看到奧巴馬當選的背後,正顯露出世界變化的潮流。

  中共以「穩定」對抗「變革」

  美國人畢竟是美國人,他們鮮明地表現出對於「變革」的熱情。即使奧巴馬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即使他就任總統後會使人們失望,即使有人分析其實麥凱恩更能領導美國實現變革,美國人還是選擇了奧巴馬,他們在他身上看到了強烈的「變革」衝動,就抓住「變革」的可能性不放。正如施化說的,「美國本來是一個改變的國家,美國民族一向是一個改變的民族」。美國能夠使資本主義直到今天仍展現強大的活力,與美國人這種民族性格密切相關。

  反過來看看被一些人視為美國和世界「救星」的中國,它在中國共產黨把持下,頑固地以「穩定」對抗「變革」,並時常以自己的落後而得意,不放過任何一個嘲笑美國人遭遇挫折的機會。

  美國當選總統奧巴馬是現實中的政治家,也許他在總統任內不免會使人失望,但是他在選舉中大聲疾呼「change」,使全世界為之動容,為之振奮。那位「朝倉首相」堅定地認為,「那些只在選舉的時候對國民點頭哈腰,當選之後馬上變成特權階級的人,並不是真正的政治家;選擇的措辭不能讓所有的人都得以理解的人,不是真正的政治家;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國民的幸福之前的人,不是真正的政治家」,他保證,他的一切和大家一樣,同樣的眼睛,同樣的耳朵,同樣的腳,同樣的雙手。美國人支持現實中的奧巴馬,日本人喜歡虛構的「朝倉首相」,特別是年輕的美國人和日本人,他們直率地表明自己的態度,不顧忌別人的臉色。

  在我們中國,卻寧可把權利和權力任由一黨把握。

  然而,「變革」的趨勢看來難以長久地抗拒了。美國民主黨政府埋下危機禍根,危機爆發之際,美國人照樣痛責當政的共和黨政府,執政黨的候選人要付出代價。相比之下,中國共產黨儘管標榜「批評與自我批評」為其傳統,實則早已代之以「逼迫民眾表揚」與「可持續的自我表揚」相結合,頌揚之聲充斥「新聞」之中,錯誤是別人的,功績是自己的,一向正確,總是有理,把一切的批評、抗議都扼殺在搖籃之中,消滅於萌芽狀態。如此倒行逆施,自然難以長久。三十年來雖然「黑箱」面貌已有所改變,全封閉全黑的格局難以維持下去。但是,中國有專制「超穩定」之傳統,只有長期積累起足夠的能量,才有「變革」的可能,以及光明未來。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