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日星期六

金融海嘯下的施政報告

梅幸河

  金融海嘯爆發於美國,震撼歐洲,波及亞洲,席捲全球。評論一致估計,即使度過了這次的危機,其後的經濟衰退和民生困難,必然出現。世界的經濟將會在今後一段頗長的時間,陷入不景。
  特首曾蔭權○八至○九年度的《施政報告》,在這樣的背景下,十月十五日發表。這可以說是對他的一個考驗。「滄海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困難的局面,是有本領的人表現身手的好機會,他是不是這樣呢?

  

面對金融海嘯衝擊的考驗

  九七年回歸後,董建華當選首屆特首,不久即接連出現亞洲金融風暴、SARS疫症、股市大跌,經濟蕭條。○二年在民望極低的情況下,因得到北京的欽點,在小圈子選舉下,仍全無競爭對手而自動連任。自動連任後,因推動《基本法?第二十三條》強行立法,激起○三年七月一日的五十萬人大遊行,令北京震驚。再加上他的靠山江澤民,於○五年由胡錦濤接替,不能不任期未滿而提前辭職。曾蔭權得到胡錦濤的欽點,於同年七月接替董建華,也是在小圈子選舉無競爭對手下,自動當選。

  曾蔭權接替董建華後,亞洲金融風暴逐漸平息,香港經濟開始復甦,他的民望在當時是頗高的。

  今天出現的金融海嘯,比前出現過的亞洲金融風暴強烈得多。所以面對這樣的衝擊的《施政報告》,才是他真正的考驗。從這個《施政報告》,我們不但可以預測在金融海嘯下,香港是否能度過難關,也可以窺見曾蔭權施政能力的一斑。

  如何挽救經濟危機使港人失望

  對這份《施政報告》,港人最關注的,當然是如何迎戰金融海嘯,預防和挽救將會出現的經濟危機。在這方面,曾蔭權是使港人失望的。

  他一方面強調,金融海嘯給香港帶來的影響,還將會繼續深化惡化,最壞的時刻仍未度過。但另一方面,他又提不出什麼有效的新猷大計,穩定人心,鼓勵民氣。即使提出了一些措施,也是一時未可立即見效的,或是與民生脫節的。例如:

  加強銀行業、証?業、保險業、強積金等監管。這只是使這些行業不致出現巨大漏洞而致倒閉,客戶血本無歸。

  十大基本建設,如港珠澳大橋、西九龍文化區、共同開發港深河套區、地鐵新路線的興建等等,雖然可以增加就業人數和香港的生產總值,但這些都是開始而已,其經濟作用還須一段時間才能漸漸生效。

  成立「經濟機遇委員會」,研究擴展商機,吸引外資,這也只是去研究,結果如何仍須一段時間去拭目以待。

  在這些方面,從輿論和民意的冷淡反應,便可見港人是失望的。

  長者生果金措施反彈強烈

  反而在一些並非重大的問題上,輿論和民意都有強烈的反彈,抨擊四起。

  首先是長者生果金的增加。

  過去,年滿六十五歲的長者,經資產審查,每月可得政府發放生果金七百零五元;年滿七十的,則不必經資產審查,一律可以領得。由於近年來的通貨膨脹,民意和所有政黨都一致要求提高至一千元。曾蔭權在《施政報告》中卻宣佈:長者須一律經過資產審查,才可領得一千元生果金。理由是香港人口老化,到了二○三三年高齡人士將增至二百一十七萬人,屆時政府將難於負擔。

  生果金原是政府對長者的一種敬意,若改為須經資產審查,被認為是變相的施捨的侮辱。況且這次是一次過增加,以後未必每隔一段時日,就一定增加。二○三三年是二十五年之後,倘一直不增加,而又加上通貨膨脹,在絕對數字上政府的開支雖然大了,但負擔不一定是沉重的。

  激進的社民連,趁此機會在立法會上大顯身手。黃毓民向曾蔭權擲蕉;梁國雄離開座位,走到曾蔭權面前,指手劃腳,大聲斥責。他們雖然有點過火,卻是有一定的民意基礎的。連親共的老頭子吳康民,也在報章上發表評論,認為曾蔭權關於生果金的新措施,是《施政報告》的一大敗筆。結果在十月二十四日,曾蔭權順從民意,長者一律可領取一千元生果金,滿七十歲無須經資產審查的要求。

  最低工資採以進為退的策略

  其次是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的限制。

  要求立法制訂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的限制,這是勞工界多年來的訴求。他們本來的要求,只是在一些議價能力低的行業,例如保安員、清潔工、零售業、雜工、侍應等,立法規定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避免受到嚴重剝削,生活艱困,並非要求對所有的行業和職位,都作這樣的立法規限。

  曾蔭權在《施政報告》中,只提最低工資而沒有提及最高工時,而且並非一些行業和職位,卻涵蓋所有行業的僱員。他決定成立「最低工資委員會」,向政府提出建議,於○八至○九立法年度向立法會提交條例草案。

  這樣的措施,一時還沒有廣泛強烈的反應,大抵一般人還看不清這是以進為退的策略。

  只在一些議價能力低的行業中立法規限最低工資,商界中已有一些反對聲音。倘若立法涵蓋所有行業,反對的聲音必會更多更強烈。到時,曾蔭權大可以意見紛紜,把這項立法擱置。在金融海嘯影響下,至明年七月的立法年度結束時,香港經濟的衰退會更甚,要通過這項立法就更困難了。

  國民教育貫徹胡錦濤訓示

  再其次是國民教育。

  在這方面,《施政報告》提出的三個重點是:一、透過課程讓學生認識和掌握國家的過去和未來;二、為學生創造各種學習和交流機會,培養他們的家國情懷;三、鼓勵學生對國家的發展作出貢獻。

  在具體措施上,只提到撥款二千一百八十萬元,資助學生到內地交流。

  在《施政報告》的「結語」中,還有這樣的一段話:「政治上,愛國與民主不單並存,而且相輔相成;在國家民族觀念的基礎上發展民主政制,才是香港的出路。」國家民族觀念是基礎,即比民主政制重要,那就不是平等的「並存」,而是一個壓倒一個。而他的所謂「國家民族觀念」,也就是中共的「愛國主義」,一黨專政的「國家民族觀念」。

  有評論說:曾蔭權因為得到胡錦濤要求香港加強「國民教育」的訓示,才在《施政報告》加上這樣的內容。看來,香港對下一代的「洗腦」,將會逐漸加強。

  對不少重大問題輕輕帶過

  最後,還有不少港人關注而又重大的問題,《施政報告》中只避重就輕,略略帶過,沒有實質的回應。如下:

  食物安全問題。大陸輸出含有三聚氰胺的食物,鬧得全球沸騰,其後又再陸續發現更多有毒食物和用品。香港與內地關係密切,食物大部份由內地供應,受影響必然更大更廣泛。怎樣解決這問題呢?《施政報告》中,只簡單地說:成立專家小組,評估事件的影響,向政務司提出建議。

  醫療融資問題。這問題即市民購買醫療保險,以減少政府在這方面的開支,有關方案已進行了一段時間的公眾諮詢。《施政報告》對此仍無結論,只是說:「在來年上半年進行第二階段公眾諮詢,以進一步深化討論、凝聚共議。」仍然是議而遲遲不決。

  政治委任制問題。不久前,曾蔭權委任多位副局長和政治助理,其中不少是無從政經驗的,更有持有外國護照的,引起了軒然大波。《施政報告》對此全無回應和檢討,只是說:「他們的表現受立法會及傳媒監察,我有信心他們可以提升政府的政治能力。」說了等於沒有說。

  曾蔭權民望將繼續下跌

  《施政報告》發表前後不久,即有港商在內地的工廠倒閉,估計在珠江三角洲將有一萬多間這樣倒閉的工廠。本港的銀行開始裁員,老字號的商號清盤,被拖欠工資的工人遊行請願,零售業和出口的生意額下降,美歐的訂單大幅減少,失業人口將會上升,本年度政府收支必有赤字。這種種雖然幾乎與《施政報告》同時出現,但早已有可預見的跡象,為什麼曾蔭權完全沒有提及?

  經濟的不利消息還將會不斷陸續傳出。絕大多數的估計都說:金融海嘯對香港經濟的打擊,只是剛剛開始,今年年底將會有大批食肆、零售商店倒閉,經濟衰退必越來越甚,恐怕要到明年底才有機會復甦。曾蔭權在《施政報告》中對這樣的前景沒有什麼準備,怎能帶香港走出困境呢?他的民望,必定會繼續下跌。

  總的來說,這份《施政報告》沒有直面金融海嘯,對由金融海嘯而產生的經濟和民生問題,完全沒有對策。這可以說是脫離現實和民眾的。

  其次,對政治問題輕輕帶過,略而不談。大抵他心知肚明,假如坦白地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必然違反民意,受到反擊。在這方面,他必定緊跟中央的路線。雖然不說,卻會違背民意去做的。

  最後,從生果金問題來看,他是忽視民意,脫離社會脈搏的。長者領取生果金,要經資產審查,普通人也會知道必犯眾怒,他為什麼卻貿然作出決定?現在立法會眾議員,已表示對這一點會提出修訂,看他如何去過這一關。

  從這份《施政報告》來看,曾蔭權的政治智慧不高,施政能力也不是想像的那麼強。更艱困的局面,還在前面等候著他,不為他擔憂,也要為香港擔憂。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