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5日星期六

中國通脹衰退由窮人承擔

(大陸)
樂尚嘉

  從十月三十日起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再次下調零點二十七個百分點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這是兩個月內人行第三次降息。看來,人民幣已經進入降息通道了。
  三次降息似乎是應付國際金融風暴。九月人行降息,正好是雷曼兄弟投行破產的次日,十月初一次則是在歐美六大央行聯合降息的次日。本次降息則幾乎與美聯儲降息五十個基點同步。不過,中國國內中小企業貸款難、經濟形勢有下滑可能及通脹壓力有所減緩等,都有降息的需求。從今年二月起,中國CPI逐漸回落,至九月只有百分之四點六,中國宏觀管理當局對通脹的擔心逐漸消散。

  降息對抵禦國際金融風暴、對刺激中小企業渡過難關、對外貿出口,甚至對A股股市和對中國樓市,或者都有好處(當然對A股股市尤其是對樓市則不見得,因為在大勢下挫時,越是出台政策市場越是下跌,反之亦然)。但老實說,人民幣降息對廣大中低收入人群(絕大多數有存款)是不利的。

  人民幣利率本來應該加息。雖說八、九月中國CPI比起今年CPI一直在百分之六、百分之七、百分之八來說已是大跌,但比起銀行存款基準利率來說仍是偏高,換句話,中國的負利率已經持續了二十三個月了。構成一年多來的中國高通脹,固然有國際通脹輸入的因素,但國內三十四年內房價翻了兩番及股市泡沫當是元兇。而二十三個月的負利率實際上是在為高通脹買單。現在CPI逐漸回落,通脹逐漸敉平,然人行再次降息,人民幣利率仍然為負,中國政府把通脹的成本向窮人轉移了,現在又把經濟衰退的成本向中下層人們轉移。

  經濟並不是一直向前高速發展才是好的,發展有快有慢呈波浪型才是正常。有時市場大跌,那恰恰是擠出泡沫擠出膿瘡,市場自我修復。目前中國樓市及其它一些市場其實就處於這種狀況。

  如果說,因為人民幣長期不按市場規律升值,致使外貿商品的生產者所獲價值不能得到同步提升,致使中國外貿出口結構固步自封不適時升級換代,而長期失衡的人民幣匯率一旦面對美元貶值,就造成了今天中國外貿出口企業的普遍窘困。那麼人民幣利率長期為負,同樣造就了中國經濟當前的困境。

  人民幣的外部價格是人民幣的匯率,人民幣的內部價格是人民幣的利率。人民幣當前的升值壓力依然很重,人民幣還是需要適當的逐步的升值。與此同時,人民幣由於負利率而迫切需要扶正,以使貨幣市場信號逐漸恢復正常,因此人民幣利率也應增加。如此人民幣內部外部的價格是同步的。這樣,不僅能夠改善人民幣的外部環境,也能使人民幣國內市場信號恢復正常,使那些有資格有辦法但無效益或低效益的企業貸不起款,從而縮小生產經營規模,而使那些有效益但無辦法的企業(通常是民營企業)也能貸到款。從而使各種資源得到合理配置,達到整個社會獲得最大效益,使中國經濟可以健康發展。

  人行兩月三降息,是順勢而動。然而,現時在人民幣升值壓力仍然存在的情況下利率下調,是否使人民幣匯率、利率逆向行走,自身發生內在矛盾?而人民幣內部價格與外部價格逆向,對中國經濟結構、中國外貿出口結構的調整是十分不利的。它不僅會使已有的問題得不到解決,而且還會增添新的困難,拖到將來解決起來更難。

没有评论: